Feb 11 / 2022

趕在音響展之前,跑了內湖佳盈音響鈦孚音響,試聽 Rockport Atria II 的兩種搭配,音響展後,我再度來到鈦孚,試聽大一號的 Avior II,本來以為只是多一個低音單體,喇叭箱體尺寸放大一點,低頻會更好一些,可是我錯了,Avior II 不光是低頻好一些,而是在音樂的每一處表現,都更好一些,展現更具有權威性的聆聽真實感。

明顯比 Atria II 規模更大

現役 Rockport 喇叭總共五款,其中 Taurus 是中央聲道,另外四款都是落地喇叭,由高而低分別是 Lyra、Cygnus、Avior II 與 Atria II,我之前在佳盈與鈦孚音響聽過 Atria II,這次來試聽 Avior II,我原本以為只會比 Avior II 好一點點,可是音響真的不能用想像的,實際聽過才知道厲害。

如果比較 Atria II 與 Avior II,兩者的高頻延伸都到 30 kHz,Atria II 低頻則是 28 Hz,Avior II 則能延伸到 25 Hz,工作效率的規格,Atria II 是 87.5 dB,而Avior II 是 89.5 dB,喇叭箱體的結構相似,都是 HDF 夾阻尼物的三明治架構,而 Avior II 比 Atria II 身高增加 3 吋,體重增加 70 磅。

光是看規格,您可能會覺得 Atria II 相對超值,Avior II 好像都只有好一點點,感覺沒什麼了不起,就是價錢變貴了。沒錯,我來鈦孚試聽之前也是這麼想,可是聽過之後才知道 Avior II 重現音樂的權威感,明顯更勝一籌。

引領音響設計風潮的 Rockport

關於 Rockport 喇叭的世代交替,大約可以從單體的使用來劃分,在 2000 年之前,Rockport 採用 Dynaudio 絲質軟半球高音搭配 Eton 中音與低音單體,這個單體配方引來諸多模仿,所以,2000 年之後,Rockport 採用丹麥 Audio Technology 訂做單體,因為是 Rockport 的特殊規格,所以市面上買不到,這個動作也引來跟風,許多喇叭品牌也標榜 Audio Technology 訂做單體。

可是,要如何下規格訂做單體,擁有獨特的性能,箇中秘訣絕對不是簡單講「訂做」就能搞定,而 Rockport 的單體配方引起外界模仿,代表他們在 Hi End 喇叭的世界,引領設計風潮,彷彿學用 Rockport 的單體,就能做出好喇叭。

領先者總是寂寞的,Rockport 每每有創新之舉,就會引來其他人模仿跟進,所以,2010 年之後,Rockport 乾脆自己製作單體,保證學不來,這是第一代 Avior 誕生的背景,到了 2017 年,Avior II 登場,外觀沒有改變,可是中音與低音單體換上新的碳纖維編織複合材料振膜,高音依舊是鈹振膜單體,變成 Avior II。

三明治複合材料音箱

至於喇叭箱體材料,Avior II 採用 HDF 三明治結構,HDF 比常見的 MDF,材料密度更高,剛性更好,振動抑制效果也更好,可是光用單一材料,很難應付各種頻段的振動,所以 Rockport 採用三明治結構,在兩層 HDF 中間,加入阻尼材料,三層複合結構的振動抑制特性,就比單純用厚實的 HDF,效果更好,因為如果只使用 HDF,既有的諧振依然存在,與其他阻尼材料混搭,就能消除 HDF 既有的諧振。

透過複合材料或三明治結構,處理諧振的問題,Rockport 並不是唯一,可是當中的學問很大,重點在於將喇叭箱體諧振拉到人耳聆聽範圍之外。如果單體工作的振動,傳導到喇叭箱體,能量不會自動消失,因而產生諧振,但因為能量不滅定律,這些諧振額外的能量很難消除,所以要靠複合材料改變諧振特性,只要諧振頻率不在人耳聆聽範圍,就不會產生可聽聞的音染。

這些道理其實大家都知道,可是要怎麼挑選材料,將諧振能量引導到人耳聆聽範圍之外,那就是學問了!Rockport 只告訴我們,兩層 HDF 中間夾著阻尼材料,可是卻沒有說阻尼材料究竟是什麼,這是 Rockport 賣錢的 Know-How,當然不會說。

喇叭箱體處處有學問

進入第二代的 Avior II,喇叭箱體造型幾乎沒變,至少我看不出變化,不過 Avior II 的造型不光是為了好看,更有諸多聲學理論藏在其中,至少可以舉出四個重點:

第一、Avior II 的喇叭前障板向後傾斜,藉此取得時間相位補償,讓高、中、低頻到達人耳的時間一致;

第二、前障板的寬度,上窄下寬,邊緣幾乎與喇叭單體切齊,這是為了降低前障板聲波繞射現象,讓音像更為凝聚;

第三、以最小底面積,取得最大的喇叭箱體容積,所以只有前障板上半部縮小,盡可能保留充足的內容積;

第四、喇叭箱體兩側圓弧向後收,這是為了去除箱體內部平行面,避免音箱內部產生駐波干擾。

您看,長得漂亮的 Avior II,內中藏著多少與聲學相關的學問啊!或許因為原本 Avior 的音箱已經千錘百鍊,做到很好了,所以 Avior II 沒有多做更動。

6 吋自製單體性能極佳

而 Avior II 升級的關鍵,是全新設計的 6 吋碳纖維編織複合材料單體,當我看到這個 6 吋單體的規格,真想弄一對回來玩,頻寬太好了!Rockport 說這個中音可以涵蓋 6 個八度音,而且失真極低,不管是二次或三次諧波失真,都低於 60 dB,要知道,鋼琴 88 個鍵,等於 7 個八度音,而這個 6 吋中音單體可以橫跨 6 個八度,實際上鋼琴演奏很少用到最高與最低的兩個八度,只有少數炫技的曲子會玩弄這麼大的高低落差,所以,光是這個 Rockport 6 吋中音單體,幾乎涵蓋了鋼琴八成以上的頻寬,如果拿來做全音域喇叭,肯定是有趣的實驗。

我們可以這麼想,Avior II 的 6 吋中音單體是音樂的核心,幾乎可以涵蓋鋼琴八成的頻段,可是 6 個八度還不夠,剩下兩成的頻段,要加上鈹高音與雙 9 吋低音,補上高低兩端的不足,因為 6 吋中音單體夠強,所以上下兩端的延伸,不用太費力,容易銜接自然。高低兩端的分頻點可以拉高或降低,遠離人耳敏感的頻段,反之,如果中音單體的頻寬比較窄,低音銜接的分頻點要拉高,高音單體要向下延伸較多,就會將分頻點拉到人耳敏感的區域,這時候如果分音器的頻率銜接略有不平坦,很容易聽出破綻,所以優秀的中音單體,絕對是好喇叭的關鍵基礎。

碳纖維三明治振膜的技術突破,也應用在 Avior II 的低音單體,搭載雙 9 吋低音單體,不僅低頻量感更好、頻率響應延伸更低,工作效率也會提高,比起只有一個 9 吋低音單體的 Atria II,效率高了 2 dB,搭配擴大機相對更友善。

全套 Audio Research 加 Siltech 線材

我來鈦孚音響試聽的組合,搭配全套 Audio Research,CD 唱盤是 CD6,前級是 GS Pre,搭配 GS 150,比較特別的設定,是將 GS 150 Stereo 採橋接設定,變成單聲道後級,輸出功率可以大一倍,喇叭控制力更好,線材則是全套 Siltech,包括 Mountain 電源線、Princess 訊號線與 Double Crown 喇叭線。

由於 CD6 可以設定數位濾波模式,先試聽一兩首曲子比較,切換到 Slow 檔位,並且開啟升頻功能,然後就專心試聽 Avior II 了。為什麼設定 Slow 並開啟升頻?每次用到 Audio Research 的 CD 訊源,總是如此設定,這是我個人的偏好而已。

 

 

輕鬆展現錄音真實的權威感

讓輕柔的爵士樂先登場,播放 Mile Davis 的「Cookin’ With Miles Quintet」(Prestige 7094),聽經典爵士「My Funny Valentine」,鋼琴輕盈的聲響,伴隨著鼓刷輕拂,Miles Davis 小喇叭明亮的聲響自由地吹奏旋律,我之前試聽 Atria II 的時候,在同一的地方,用過相同的唱片,所以從 Miles Davis 開始聽起,原本我以為 Avior II 只會「好一點點」,可是我錯了,Avior II 展現的寬容大度,妝點出輕鬆自在爵士樂樣貌,這可不是「好一點點」,而是更具權威感的音樂重播。

1956 年的錄音,當然是類比母帶,而且是從頭到尾的類比錄音,即便經過數位化處理,依然可以辨認錄音的年代感,Avior II 重現了清晰且通透的音場,但錄音底部細微的母帶噪訊,依然可辨,對錄音的鑑別度很高,Miles Davis 的小喇叭吹奏,明亮又具有穿透力,鈹高音讓銅管聽來更為鮮活,可是中低頻段的厚度,把整個音場填得滿滿的,飽滿又厚實,低音貝斯的音符顆粒豐滿圓潤,對比明亮的小喇叭,變換音色的吹氣聲響,還有弱音器的細微變化,之前用 Atria II 聽同一張唱片,音色與 Avior II 是相同的,可是音場的寬鬆通透,還有音像的飽滿厚實,Avior II 都展現出自在輕鬆的氣氛。

是啊,這就是大型喇叭的優勢,雖然 Avior II 只長高 3 吋,只多一個 9 吋低音,卻明顯把音樂重播的輕鬆感,拉到更高的層次。Atria II 依然是很棒的喇叭,可是在鈦孚的大聆聽空間當中,更大的 Avior II,更是如魚得水,輕鬆自在,開大音量來聽,更是輕鬆沒有壓力,相較之下,Atria II 如果大聲催,就感覺有點像是靠後級硬擠的壓縮感,所以,如果您的聆聽空間不大,可能 Avior II 與 Atria II 不會差別太大, 畢竟兩者的音色一致,可是如果在較大的空間,Avior II 更為寬鬆自在的音場描繪能力,就能聽出高下。

空間描繪能力極強

換上 Opus 3「Test CD 4」,這是針對錄音空間感收錄的合集,聽第十三軌的「Reunion Blues」,Avior II 輕鬆撐開寬闊的音場,爵士鼓居中,位置略為後退,鋼琴略為靠左,鐵琴的敲打靠右,低音貝斯音符顆粒龐大且凝聚,撐起低頻的節奏感,爵士鼓的敲打聲響清脆明亮,可是卻不吵不燥,而是帶出爵士樂的活生感,薩克斯風獨奏時,音像凝聚得漂亮,輪到鋼琴 Solo 時,樂團加大音量,要將音樂推向高潮,鋼琴獨奏還輕聲吟唱著,這些豐富的錄音細節,在 Avior II 輕鬆呈現,音場刻畫得活跳跳的。

如果比較 Opus 3 與 Prestige 的錄音,可以感受到 Avior II 鑑別錄音的真實感,Prestige 是老類比母帶錄音,音符顆粒比較圓潤飽滿,可是通透度沒有那麼好,錄音底層還有些許母帶噪訊,可是 Opus 3 是數位錄音,而且強調發燒特質,所以錄音相當乾淨通透,音場定位也清晰準確,Avior II 清楚呈現類比母帶溫暖的本質,也把 Opus 3 發燒數位錄音的通透感準確重現。

音場寬大、線條清晰

Avior II 輕鬆的音場描繪能力,聽「Bach Trio」可真過癮,鈦孚事前的喇叭擺位設定,顯然已經認真調整過了,我只需要輕鬆坐在皇帝位,享受喇叭消失在空間當中的聆聽樂趣,大提琴、低音大提琴與曼陀鈴的三重奏組合,難題在於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的音色,兩者都是低音域的樂器,大提琴旋律性較強,而低音大提琴則多一分渾厚。

Avior II 的中低音不僅豐厚,音樂線條刻畫也相當清晰,您不會把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的音色搞混,這也是我經常帶這張 CD 出門試聽的原因,如果音響系統的低頻解析力不夠,很容易將兩件低音部的樂器音色混在一起,缺乏層次感。再者,聽「Bach Trio」,音場的高度相當重要,Avior II 輕鬆地展現音場向上延伸的開闊感,拉出高、寬、深俱佳的 3D 立體感,當喇叭在聆聽空間當中消失於無形,留下的就是音樂的本真,讓人盡情享受音樂,忘記喇叭的存在。

音樂表情力度變化清晰又細膩

換上陳必先「Mozart Piano Works」,聽愉快的「Sonata C Major KV. 279(189d)」,輕快的琶音揭開快板的序幕,晶晶亮亮的音符顆粒,在 Avior II 彷彿剛剛打磨過一般,光潔明亮,左手低音域的分解和弦,與不斷推進的主題,左右手均衡的指尖力道,展現鋼琴家成熟圓融的演奏力度,在明亮又清脆的音符當中,呈現莫札特音樂帶著愉悅嬉戲的情感。

Avior II 刻畫鋼琴的細部表情,相當細膩,右手高音部的亮麗光澤,與左手低音部的沈穩,低音鍵的音符顆粒飽滿,琴鍵敲打時略帶濃郁的木頭味,而高音部的聲響不僅明亮,樂句收尾時泛開向上微揚的尾韻,那是鋼琴家數十年累積的演奏功力,透過錄音收錄下來的音樂情緒,用 Avior II 來聽,我不禁想像著陳必先老師錄音時的神情,全神貫注在指尖上,與鋼琴一起揮灑出愉悅又流暢的快板樂章。

跨界錄音的加料聽得很清楚

接著再聽慕特與約翰.威廉斯合作的「Across the Stars」,聽熟悉的「Rey’s Theme」,Avior II 鑑別錄音的能力很強,豐沛的低頻馬上可以聽出古典跨界錄音在低頻段的「加料」,相較之下,「Bach Trio」與「Mozart Piano Works」都是比較古典手法的錄音處理,聲線比較自然流暢,而「Across the Stars」的中低頻段則處理得更為豐潤,對比小提琴的線條感更強烈。

「Rey’s Theme」的低頻加料,從低音大提琴的撥奏,就可以明顯感受到,Avior II 讓鼓漲的低音顆粒強悍展現,小提琴似乎也加了一些壓縮效果,讓聲線更浮凸、更跳,呈現更富有戲劇性且熱鬧的音場畫面,畢竟這是電影配樂改編,錄音當然要多一點效果,氣氛更對,透過 Avior II,可以清楚聽見錄音手法的差異。

歌劇的舞台呈現準確

清晰且具權威感的音場重現能力,用 Avior II 來聽歌劇,也是饒富趣味,像是涅翠柯與費亞松合作的「茶花女」,在 2005 年薩爾茲堡音樂節的現場錄音,聽著名的「飲酒歌」,Avior II 將弦樂群帶出輕盈柔美的氣息,綿密又帶著高貴感,男高音費亞松從舞台中央靠右的地方,唱起「喝吧,舉起歡樂的酒杯」,舞台上的群眾和唱則是略為後退,女高音涅翠柯接著唱「在我們共度的此時,我將與你們分享我的喜悅」,位置略為偏左。

Avior II 寬闊的音場重現,讓歌劇舞台的聲音移動感,呈現新鮮的活生感。當然,錄音我聽得很熟,其實心裡已經有預期,知道男高音與女高音的舞台位置,可是 Avior II 準確的音場描繪能力,確實相當優秀。

馬勒第三號交響曲最終試煉

最後,我拿出最難的 CD,考驗 Avior II 展現管弦樂團氣勢的能耐,聽伯恩斯坦指揮紐約愛樂的「馬勒第三號交響曲」,我很少拿這張 CD 出來考音響,因為太難了,可是 Avior II 不是凡夫俗子,肯定經得起考驗。第一樂章開場就是銅管群齊奏,八支法國號催出厚實的音色,打擊樂猛爆地推進,衝向高點之後,落入緩慢的進行曲,加上弱音器的小號,呈現尖銳的音色,銅管群一陣陣進逼,再進入弱奏消逝,隨之而來大調的音樂,則象徵著夏天的主題,所謂「夏夜、晨夢」的主題,構成了第一樂章。

音樂難不難?難啊!我也不是一下子就喜歡上「馬勒第三號交響曲」,而是反覆聽了很多次,研究了許多資料,才稍微有一點心得,跟得上馬勒所要表達的音樂意圖,而在 Avior II 上面,強弱對比的層次,讓馬勒音樂龐大的音量對比,呈現戲劇性的表情,音樂最小聲的時候,彷彿蚊子叫一般細微,而樂團火力全開時,卻又石破天驚,Avior II 呈現定音鼓猛爆的敲擊,份量厚重又有彈性,音場恢宏龐大。

第一樂章進入尾聲,要確立夏天的到來,樂團更是熱切,我一個人在鈦孚的聆聽室,專注在音樂上,終曲明亮愉悅的大調主題,進行曲的節奏,弦樂群愉悅的表情,與銅管群的明亮色彩,揮灑出夏日熱烈的氣氛,豎琴撥奏的聲響,與銅管群、打擊樂、木管群,加速熱鬧地衝向終點,轟然巨響結束第一樂章,這個樂章很長,超過三十分鐘,可是用 Avior II 來聽,目不暇給的豐富音樂細節與層次變化,還有明確的音量動態對比,讓我不禁一路將整個樂章聽完,而不是只有拿序曲的猛爆對比來試音響。

回味無窮、心嚮往之

常有人問我,什麼樣的音響叫做好音響,我都會說,能讓人想一直聽音樂的音響,就是好音響,來鈦孚聽 Avior II,我聽的不僅是喇叭,還包括全套 Audio Reserach 與 Siltech 線材的搭配,合力展現出音樂富麗堂皇的面貌,Avior II 具備權威感的音場重現,讓管弦交響的層次與動態對比,展現迷人的風貌,即便僅是淺嚐 Avior II,已是回味無窮,我心嚮往之。

器材規格

Rockport Avior II
型式:3 音路 4 單體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使用單體:1 吋鈹振膜高音 × 1,6 吋碳纖維三明治結構複合材料振膜中音 x 1,9 吋碳纖維三明治結構複合材料振膜低音 × 2
頻率響應:25 Hz – 30 kHz(+/- 3dB)
效率:89.5 dB
阻抗:4 歐姆
尺寸:46.5 × 15 × 24.5 英吋(H×W×D)
重量:220 磅(每聲道)
參考售價:1,900,000元
進口總代理:鈦孚
地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57號2樓
電話:+886-2-2570-0395
網址:https://aute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