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版超值入門機-試聽Audio Research VSi75

【全文輯錄自「u-audio音響共和國」】

VSi 75_頁面_01_影像_0002Audio Research(ARC)家族當中,綜合擴大機數量相對稀少,過去真空管家族當中僅有VSi 60擔綱,50瓦的功率走實用路線,但有些人覺得還不夠大,多年之後,ARC終於推出了新機,也就是這次評論的VSi 75,顧名思義,這是一部輸出功率75瓦的綜合擴大機。 75瓦輸出功率 當然,我這般用型號名稱來「顧名思義」,有時候會猜錯的,因為之前的VSi 60輸出功率並不是60瓦,而是50瓦。從VSi 60到VSi 75,ARC是不是準備讓VSi 60退休了呢?沒有,VSi 60老當益壯,更重要的是,VSi 60依然有著價格上的優勢,還是 ARC最平價的入門綜合擴大機,所以繼續生產,而VSi 75則是提供用家輸出功率更大的另一個選擇。

VSi 75_頁面_02_影像_0001從50瓦增加到75瓦,VSi 75的輸出功率足足比VSi 60多了50%,帳面數字很漂亮,頻率響應達12Hz~70kHz(-3dB),還有,VSi 75明顯比VSi 60漂亮得多,之前VSi 60按鍵都做在面板上,還有一長串音量指示燈號,看起來很有專業器材的味道,現在VSi 75一樣把控制按鍵做在面板,可是尺寸縮小,中央多了冷光LCD面板,功能顯示都濃縮在這裡,而且連文字都多彩多姿,音量顯示與輸入檔位用綠色大字,其他文字則用白色小字,看著綠色與白色的LCD字幕,心裡想著,ARC真是懂得與時俱進,連最傳統的真空管機都能搞出LCD面板,設計上更有現代感。

冷光LCD面板,功能顯示都濃縮在這裡,而且連文字都多彩多姿,音量顯示與輸入檔位用綠色大字,其他文字則用白色小字。

冷光LCD面板,功能顯示都濃縮在這裡,而且連文字都多彩多姿,音量顯示與輸入檔位用綠色大字,其他文字則用白色小字。

輸出變壓器重新設計

從VSi 75的型號,您還會聯想到什麼?Reference 75後級?是的,VSi 75確實和Reference 75有些關係,基本上這兩部擴大機都是75瓦輸出功率,不過VSi 75和VSi 60的關係更密切,為了增加50%的輸出功率,VSi 75使用了4只KT 120功率管,由2只6H30真空管驅動,如果您只看真空管,其實VSi 75與VSi 60沒兩樣,可是VSi 75多出來那50%的輸出功率怎麼來?靠電源供應,VSi 75的輸出變壓器經過重新設計,這是功率提升的關鍵元件。還有,為了這50%的功率提升,VSi 75的濾波電容比VSi 60增加了一倍。

VSi 75_頁面_04_影像_0001咦?沒講到和Reference 75的關係?關鍵就在前面所講的輸出變壓器,雖然VSi 75屬於相對平價的VS系列,但為了提升VSi 75的價值感,ARC所使用的輸出變壓器和Reference 75一樣,而且內部交連電容也和Reference 75一樣,而這些交連電容是ARC特別訂做的高品質元件,賦予VSi 75更「接近」Reference系列的性能。重新設計的變壓器加上更高階的交連電容,性能的提升不僅表現在功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輸出頻寬,VSi 75的頻率響應為1.0Hz~70kHz,比起VSi 60的20Hz~20kHz,有著顯著的提升。

由於應用了Reference系列的變壓器與交連電容,有些人可能想問:那VSi 75不就很像Reference 75,如果要省錢,買VSi 75不是比Reference 75後級更划算?單純從價錢來看,VSi 75比Reference 75還便宜,而且是綜合擴大機,您還可以省下一部前級的預算。我在試聽的時候,一直想著這個問題,因為VSi 75在編輯部開聲的時候,聲音表現確實不錯,但我又沒有Reference 75在手上,沒得比對,也只好「猜測」ARC這次給了一個大禮物,用VS系列的價格讓用家買到「接近」Reference系列的器材。

6H30訊號管

6H30訊號管

VSi 75與Reference 75

同台較勁 不過想歸想,事實經常是殘酷的。在試聽期間,鈦孚在台北豐銘音響另外舉辦了一場PK比試,同台較勁的就是VSi 75與Reference 75。豐銘音響用VSi 75搭配Odeon No.38號角喇叭時,75瓦的綜合擴大機確實表現不俗,一連十首曲子聽下來,VSi 75都沒有軟腳。可是當器材換成Reference 75,外加門當戶對的LS27前級,破綻就出來了,一樣是75瓦,Reference 75更顯得游刃有餘,輕鬆自在,質地更醇美,或許是Reference 75本來就比VSi 75更天生麗質,也可能是LS27發揮如虎添翼的效果,總之,一樣75瓦功率去推Odeon號角,質感就是不一樣。我並不是說VSi 75不夠好,但同台比較,Reference 75硬是要好得多,顯然一樣是75瓦,VSi 75「升級」了輸出變壓器與交連電容,可以讓VSi 75「接近」Reference系列的質地,但依然不等於Reference系列的級數。

KT 120功率管

KT 120功率管

因為使用了VS系列的機箱,VSi 75背板的空間相對比較有限,所以沒有平衡輸入端子,全部是非平衡,背板很簡單,六組輸入端子,外加Tape Out,您可以用來連接超低音組成2.1聲道。喇叭輸出端子有4歐姆與8歐姆兩組抽頭,連接時注意一下自家喇叭的阻抗,選擇適當的端子。由於是真空管機,開機的時候需要一點時間等待,這時候音量會切換在靜音(mute),暖機完成之後,關閉靜音,就可以調整音量開始聽音樂了。

因為使用了VS系列的機箱,VSi 75背板的空間相對比較有限,所以沒有平衡輸入端子,全部是非平衡。

因為使用了VS系列的機箱,VSi 75背板的空間相對比較有限,所以沒有平衡輸入端子,全部是非平衡。

以架構上來說,VSi 75比較像是帶著音量控制的後級,並沒有真正的前級放大線路,相對簡單,不過我一開始聽的時候,倒是嚇了一跳,因為我需要把音量開得很大,才感覺有足夠的音壓。VSi 75的音量控制採數位顯示,LCD面板的音量數字總共有103階,我在U-Audio編輯部聆聽的時候,搭配的是Dynaudio Focue 260落地喇叭,等VSi 75熱機完成,我在面板上漸次增加音量,沒想到數字顯示到50,音量還是很小,心裡面頗為疑惑,慢慢向上推,一路從60、70、80,音量逐漸推出來了,可是還覺得不夠,索性一下子就推到100,那幾乎要到VSi 75的音量上限了,我才覺得音量差不多接近我想要的程度。

VSi 75_頁面_08_影像_0001奇怪,真的要開這麼大聲嗎?我在豐銘音響聽,那裡空間也不小,可是也不需要開那麼大聲,我推想那是喇叭的關係,Odeon是號角喇叭,工作效率高,VSi 75推起來也比較輕鬆,而Dynaudio比起Odeon,自然難推許多,雖然Dynaudio這些年一直說他們家的喇叭效率夠高,並不難推,可是每次搭配試聽,Dynaudio還是需要功率的,這次拿Focus 260搭配VSi 75,差一點踢到鐵板,還好「近乎爆錶」的音量,並沒有讓VSi 75推到極限,事實上,我用100的音量聽了好一陣子,VSi 75依然四平八穩,可見新的LCD音量顯示,數字雖然大,但VSi 75並沒有出現操到底的感覺。

請給它時間暖機

咦?有人想問了,什麼感覺叫做擴大機「操到底」?音量控制有許多種模式,而音量的增加並不是簡單的線性關係,而是對數關係,所以有些音量控制前段會沒什麼感覺,好像一直推升音量,卻沒有感覺音量增加多少,但開到後面則會有增加一格幾乎等於增加10格那樣,音量三級跳的變化。可是如果擴大機已經「操到底」,那音量控制不管您怎麼催,可能都覺得實際音量增加不了多少,代表擴大機輸出的「油門」已經到底了。我用VSi 75搭配Focue 260的時候,雖然音量要轉得很大,但是推到90幾以上的數字時,音量還是能穩穩的增加,代表VSi 75還有餘裕度,沒有「油門盡開」。不過如果您想享受大音壓,VSi 75除了軟開機的熱機時間之外,您可能要再等久一點,大約15分鐘左右,真空管的熱度纔會夠高,這樣用力催就不怕失真或爆音了,如果機器才剛剛開機,請不要暴力對待它,真空管沒有到正常的工作溫度時,操過猛可是會出怪聲的。

在U-Audio的試聽室裡,我不僅搭配Dynaudio Focus 260,另外還用了Admonitor Silver Preference書架喇叭來搭配。由於真空管機先天阻尼因數較低,低頻段的控制力較弱,以VSi 75來說,阻尼因數大約是4,所以推起Admoitor Silver Preference來,低頻段的量感雖然出得來,但是速度稍慢,顯得有些溫吞,換上Focus 260,由於是落地喇叭,本身低頻量感就比較多,可是我也不是一搭就OK,剛開始聽的時候,一樣有些溫吞,低頻量感雖多,但卻收不夠緊,還好Focus 260附上泡棉塞,把低音反射孔塞起來,低頻的量感與速度就平衡了。

VSi 75_頁面_09_影像_0001淨白明亮的色調

我用哪張片子來聽?dmp的「Tricycle」,第一軌就是大考片,一開始音量很小,單純就是鍵盤樂器,等打擊樂器加進來,音量突然暴增,動態對比很強,這段音樂如果聽起來拖泥帶水,打擊樂沒有火花四射的衝勁,聽起來就會軟趴趴的,很容易辨認低頻是不是有些慢,反覆試了好幾次,最後決定用塞住泡棉塞的Focus 260搭配定案。 VSi 75延續了ARC的特色,雖然是真空管機,但是並不會顯得溫吞,我拿Focus 260來搭,其實對VSi 75來說並不是輕鬆的工作,與豐銘音響的搭配比較起來,拿Focus 260搭配VSi 75簡直是硬操,Odeon號角的效率比起Focus 260可是高出很多倍,也因為如此,我必須用相對較高的音量設定,才能達到我期望的音壓。我本來想建議讀者讓VSi 75搭配效率更高的喇叭,可是我用Focus 260聽了好些時間,VSi 75也沒出怪聲,或是中途來個爆音,竟然穩穩的工作著,看來雖然我把VSi 75操得很兇,但ARC的線路還是夠穩定,我想讀者不需要太擔心看起來很大的音量數字,也別擔心這是一部真空管機,用力操下去就是了!

「Tricycle」三輪車的低頻轟炸與動態對比,顯示VSi 75耐操又穩定,可是我想許多朋友可能更關心音色的表現。與其他真空管機比較起來,ARC的真空管味相對比較淡,VSi 75也是如此,它沒有昏黃濃重的色調,而是呈現比較白、比較乾淨、比較明亮的色調。

VSi 75_頁面_10_影像_0001活生的聆聽感受

VSi 75_頁面_11_影像_0001

張莎拉、庫特馬舒與德勒斯登愛樂合作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

譬如張莎拉、庫特馬舒與德勒斯登愛樂合作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慢板由木管與銅管揭開序幕,如果是色調昏黃的真空管機,可以呈現暖色調,但卻少了遼闊開放的氣勢,這段音樂雖慢,也沒有龐大的動態,但布拉姆斯用木管描繪了開闊的田園風格,而VSi 75用相對中性、不染色的方式,呈現了宛如大草原般的遼闊感,等到小提琴獨奏演奏主題,拉奏在很高的把位,VSi 75清楚地表現出高音部應有的張力,而隨後低迴的回應,小提琴低把位的拉奏的厚度,VSi 75有飽滿的力度,而且收得很漂亮,不會因為音域走低,就變得胖大無形。這段慢板有許多小提琴與樂團對話的句子,VSi 75表現出恰當的音場與深度,讓樂團與小提琴主客之間的相互呼應,有著活生的聽感。 用VSi 75聽小提琴,沒有一般真空管機的軟調子,而是有著適當張力與力度表現,或許有些喜歡真空管機的朋友,尤其是喜歡單端直熱三極管的朋友,VSi 75的音色走向少了一些「管味」,但這就是ARC的個性,他們不喜歡軟趴趴、暖洋洋的昏黃感,而是追求解析與真實。也因為如此,我一開始就先拿很難過關的「Tricycle」試刀,然後才開始聽其他種類的音樂。

 

重現錄音細節

VSi 75_頁面_12_影像_0001


吉利爾斯的DG版 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悲愴

由於繼承了ARC明快中性的特質,VSi 75很能呈現錄音本質的差異。我想舉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悲愴為例,這是一首鋼琴演奏家躲不過的曲子,版本多如過江之鯽,老發燒友大概都推崇吉利爾斯的DG版,黑膠唱片現在更是炒得非常高價,吉利爾斯的「悲愴」詮釋得內斂,雖然曲名是「悲愴」,但吉利爾斯的速度控制得很精確,音色的變化也不顯示戲劇性的跳躍,深刻的「悲愴」卻在表面上不動聲色。在VSi 75與Focue 260聯手搭配中,這張DG版的鋼琴顯得頗有份量,而且把吉利爾斯那種悶著燒的「悲愴」,表現出應有的力道。

顧爾德版 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悲愴

顧爾德版 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悲愴

可是我換上顧爾德的版本時,錄音的表情又不一樣了,顧爾德錄製「悲愴」的時候還很年輕,是炙手可熱的新銳演奏家,1967年這張錄音是顧爾德相對少有的現場錄音。因為年輕,顧爾德的速度快得多,戲劇性的變化很強,可是有時候為了對比,「悲愴」衝得太兇,好像用力咆哮著,鋼琴飛快的速度,讓音符彷彿帶著稜角。在VSi 75上面,這些輕重的變化表現得很好,而且顧爾德喜歡邊彈邊唱的癖好,其實很早就開始,就算是飛舞咆哮的「悲愴」,他還是能在漸慢的時候,輕輕地哼著旋律。在VSi 75與Focus 260的搭配上聽得見嗎?當然沒問題,但是前提是您的聆聽環境要夠安靜,而且您也要夠專注地聆聽。如果您在專注聆聽過程中,聽見顧爾德跟著音樂起伏,自顧自地哼唱起來,那彷彿回到錄音現場的感動,絕對是音響帶來的價值,VSi 75就是一部能夠重現這些錄音細節的優質綜擴。

擁有接近Reference系列的聲音品質

以價格來說,VSi 75比起VSi 60高出許多,這兩部綜合擴大機雖然有許多雷同之處,不管在功率輸出或音質音色表現上,實際上兩者等級不一樣。而我們在豐銘音響「殘酷」地比較VSi 75與REF 75,確實證明VSi 75沒辦法和REF 75相提並論,但是如果考慮加上前級的預算,VSi 75幾乎只有REF 75的半價,可是ARC為VSi 75加入了若干Reference系列的技術,著實讓VSi 75在聲音細節與質地上表現不俗。如果要我建議搭配,預算較多,而且不怕前後級接線麻煩者,挑選LS 27與REF 75,會是「一次到位」的好選擇,但是如果您不想用前後級,預算必須精省一些,又希望能擁有接近Reference系列的聲音品質,那麼就該選VSi 75了。

VSi 75_頁面_13_影像_0001

VSi 75_頁面_14_影像_0001

VSi 75_頁面_14_影像_0002

器材規格
型式:真空管綜合擴大機
輸出功率:75瓦×2
頻率響應:1Hz~70kHz
輸入阻抗:52.5K歐姆
尺寸:36.8×23.5×41.3cm(W×H×D)
重量:16.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