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落地喇叭來說,Criterion S2000CTL的體積真的不大,這麼小的喇叭,唱起大編制交響樂通常下盤空虛、場面縮水,沒想到的是,Criterion S2000CTL竟然完全超越喇叭體積限制,場面不但開闊,而且中低頻飽滿紮實,即使開大音量,整體表現依然毫不勉強,能量還能源源不絕的湧現,不得不承認,T+A歷經37年不斷改良的傳輸線式技術,實力真的強到破表!
T+A其實是德國規模最大的Hi End音響品牌,只不過以往一直專注於德國本地市場銷售,並未積極經營海外市場,導致大部分音響迷對T+A的認識極其有限,其中最令人費解的,恐怕是T+A的「多才多藝」。
簡直十項全能
怎麼說?T+A的產品不但橫跨訊源、擴大機與喇叭,而且訊源產品涵蓋數位與類比領域,擴大機兼擅AB類、D類與管機架構,喇叭更包括低音傳輸式架構、靜電振膜、主動式喇叭等等獨特型態。厲害的是,上述所有產品的技術,幾乎都是T+A自行研發,不假他廠之手。
你知道嗎?近年流行的DSP主動式喇叭,T+A早在1994年就推出過這類產品。近年蔚為風潮的DRC數位空間校正技術,T+A也早在當年就結合在這款喇叭中,那時T+A的DRC技術就非常先進,可以在聆聽空間中測量30個點,再進行數位運算,補償空間的聲響狀態。由此可見T+A在音響技術上的領先地位。
在這麼多的產品種類中,有沒有T+A最最引以為傲的擅長項目?我認為他們的傳輸線式喇叭可謂其中之一。T+A在1978年創業時,就是以製造喇叭起家,早在1982年就成功挑戰設計難度最高的傳輸線式喇叭,當年他們將這個系列稱之為Criterion,將傳輸線式喇叭命名為Compensated Transmission Line(CTL)。這個系列推出至今從未間斷,經過37年不斷改良,如今的實力早已強到足以與任何同級喇叭挑戰。如果你不相信,請看本篇Criterion S2000CTL喇叭的評論。
▲Criterion S2000CTL是T+A現役Criterion CTL系列體積最小的一款喇叭,加上腳釘身高只有96公分,身形輕巧,不佔空間,是很適合一般居家空間使用的尺寸。
特殊的傳輸線式設計
S2000CTL的第一個特徵是「小」。在現役Criterion系列三款喇叭中,S2000CTL是體積最小的一款。總編在2012年專訪T+A創辦人Siegfried Amft文章中,曾提到他們採用傳輸線式架構的目的,是為了在較小的箱體容積中,創造更低沈的低頻延伸。由此觀之,S2000CTL可說是完全服膺當年設計理念的產物。事實上,S2000CTL也是Criterion系列三款喇叭中,T+A花費最多心思設計的一款作品。
怎麼說呢?讓我們先從低音傳輸線式的原理開始說起,理論上,傳輸線式的通道越長,可以發出越低的低頻。傳輸線式的管道長度是根據四分之一波長計算,以S2000CTL規格標示的低頻延伸30Hz計算,箱體內部的管道長度必須要將近三公尺才夠。S2000CTL的箱體高度只有90公分,也就是說,內部管道至少要有三個摺疊才夠,而且管道設計還必須由寬到窄,內部還必須設置適當的阻尼材料才行。
老實說,如果依照傳統作法,S2000CTL小巧的箱體中,不可能塞進這麼長的低音傳輸通道。問題是,實際試聽之後,我發現S2000CTL真的具備非常驚人的低頻延伸能力,可見S2000CTL的規格數據並未灌水。這到底是怎辦到的呢?
▲新一代Criterion系列的低音傳輸線架構有別於傳統,藉由這些設計,箱內壓力就能與低音單體產生最適當的阻尼耦合,讓低頻延伸更為沈潛。
其實傳輸線式喇叭設計的關鍵,除了內部通道長度之外,如何控制箱內的氣壓阻尼也是重點,如果能夠巧妙控制這第二個變因,那麼在有限的箱內空間中,或許就有可能達到傳輸線式預期的低頻延伸效果,這就是Criterion系列傳輸線式箱體設計的奧妙之處。
根據原廠提供的箱體內部結構,我們可以發現新一代Criterion系列的箱內結構並非典型傳輸線式設計,內部通道雖然沒有達到理論值的長度,但是箱內通道有一端是死路,低頻氣壓會在此呀壓縮反彈,再從另一端朝向位於底部的開口釋放。根據原廠資料,低音開口之所以設置在底部,除了美觀之外,主要目的也是為了聲學考量。開口與地面之間的距離,想必經過精密計算。藉由這些設計,箱內壓力就能與低音單體產生最適當的阻尼耦合,讓低頻延伸更為沈潛。
▲低音單體採長衝程設計,搭配巨大的磁鐵與堅固的鑄鋁框架,具備極低的低頻共振頻率,以及極大的功率承受能力,可以妥善的與箱內傳輸線式耦合,有效創造出充足的低頻量感與延伸。
量身打造長衝程單體
要充分發揮傳輸線式的效果,除了箱內通道的設計必須精密計算之外,單體特性也必須根據後方通道量身打造,這是傳輸線式喇叭設計的困難之處,也是市面上有能力製造傳輸線式喇叭的廠家如此稀少的原因。T+A喇叭使用的所有單體都是自家設計,所以可以精密掌握參數特性,這對於傳輸線式喇叭尤其重要。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S2000CTL的低音單體。它的兩只低音單體直徑只有6吋,在同系列另兩款喇叭身上只能當做中音單體使用,不過T+A為S2000CTL量身設計的這兩只低音單體,卻藉由長衝程、極低的低頻共振頻率,以及極大的功率承受能力,讓它們可以妥善的與箱內傳輸線式耦合,有效創造出充足的低頻量感與延伸。
▲兩只低音單體採用PP振膜,振膜上的凹陷紋路有助於提升剛性、降低盆分裂失真、打散振膜共振。橡膠懸邊採用了獨特的S型結構。
在設計上,這兩只單體採用PP振膜,振膜上的凹陷紋路有助於提升剛性、降低盆分裂失真、打散振膜共振。橡膠懸邊採用了獨特的S型結構,一方面可以降低大幅度活塞運動時的變形失真,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聲波繞射干擾。這兩只單體還配備了大尺寸磁體,以及堅固的鋁合金框架,這些設計對於進行長衝程活塞運動與提升大功率承受能力都有幫助。
繼續看S2000CTL的中音與高音單體。中音單體的振膜材質與形式與低音單體相同,直徑只有4.7吋(120公分),不過卻必須負責重播250到2,000Hz的頻域,幾乎涵蓋了整個人聲與大部分的音樂重播頻域,角色非常重要。
高音單體配備25mm絲質軟凸盆振膜,具備極低失真與大功率、大音壓承受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這只高音單體後方的密閉腔室體積特別大,有助於降低低頻共振點。從規格看,這只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的分頻點設在2kHz,比一般喇叭要低。顯然T+A是為了避開了人耳最敏感的3k-4kHz頻段,而刻意強化了這只高音單體的低端延伸能力。
▲高音單體的外緣有橢圓形的短號角開口,中音與低音單體週緣也有圓弧的導波開口,這種設計有助於將高頻與中頻的擴散性控制到一致狀態。
聲波擴散最佳化箱體
再看箱體設計,S2000CTL的箱體外觀簡潔素雅,看似沒有特別之處,但其實有六個重點值得注意:第一,請看箱體前障板,高音單體的外緣有橢圓形的短號角開口,中音與低音單體週緣也有圓弧的導波開口,這些開口的形狀、角度與尺寸其實全部經過精密計算,有助於將高頻與中頻的擴散性控制到一致狀態。第二,高音單體在中音單體下方,這種設計可以讓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到聆聽位置耳朵的位置一致,也就是可以達到時間相位一致的狀態。第三,請注意中音單體與低音單體,不但懸邊凸起的幅度極小,而且外觀完全看不到凸起的螺絲,這些設計都有助於降低聲波繞射干擾。
▲頂板結合了厚實的鋁合金,箱體採前寬厚窄設計。
第四,前障板兩側切成斜角,同樣有助於降低聲波繞射干擾。第五,S2000CTL的箱體看似方正,但是從頂板觀察,卻可發現是前寬後窄的設計,對一般喇叭來說,這種設計可以打散箱內駐波,但是S2000CTL是傳輸線式設計,內部通道已經可以打散箱內駐波,喇叭兩側的非平行面側板還有什麼功用呢?可以打散空間中反射回到喇叭的聲波,提升喇吧的隱形能力。
第六,S2000CTL的箱體由HDF高密度密集板打造,背板兩側可以看到10個黑色橡膠塞子,裡面是10支貫通背板與前障板的長螺絲,藉此強化箱體結構,降低箱體共振。這項設計也可以在同系列體積最大的S2200CTL喇叭身上看到,螺絲數量一樣是10支。本篇評論的S2000CTL體積縮小,但是螺絲數量竟然維持不變,箱體強固程度可見一斑。
你看,在S2000CTL看似簡潔的箱體外觀中,T+A竟然在這麼多細節上下了功夫,而這些設計,也的確完全反應在聲音表現的提升上,這就是T+A設計喇叭的功力所在。
▲打開背板的黑色塞子,可以看到裡面貫通前障板與背板的金屬螺絲。
最後看S2000CTL的分音線路,它採用了原廠稱之為FSR(Fast Signal Response)的技術,原廠資料中並未說明線路原理,只提到這項技術可以更順暢的銜接三個音路,並且夠精確的控制三個音路的聲波擴散特性。顯然FSR必須與前述箱體設計密切搭配,是針對Criterion系列而量身開發的分音技術。
▲本次測試搭配的T+A R1000E則是兼容CD轉盤、網路串流、DAC的全功能綜合擴大機,採用T+A自家開發的D類放大技術,輸出功率8歐姆115瓦,驅動力頗為強悍。
R1000E驅動力了得
進入實際試聽,鈦孚這次除了S2000CTL之外,還送來同廠R1000E訊源擴大機與電源線、喇叭線進行搭配。什麼!T+A也有線材產品嗎?的確如此,直到這次我才第一次知道,原來T+A也有自己的線材,看起來並非高價產品,不過聲音表現還真不錯。R1000E則是兼容CD轉盤、網路串流、DAC的全功能綜合擴大機,採用T+A自家開發的D類放大技術,輸出功率8歐姆115瓦,這樣的驅動力有辦法推動S2000CTL嗎?
老實說我有點懷疑,因為傳輸線式喇叭的特性之一,就是對擴大機的驅動力要求特別高。不過實際試聽之後,我對R1000E的疑慮完全一掃而空,因為它不但能充分驅動S2000CTL,而且還能展現出波瀾壯闊的場面氣勢,不但沒有軟腳拘束之感,還能讓我感受到能量源源不絕的湧現。我嘗試搭配ASR Luna 6 Exclusive擴大機,音質純度更好一些,但是驅動力與整體氣勢並沒有明顯差異,可見R1000E已經充分釋放了S2000CTL的潛力。以下的實際試聽,就是原廠一套西裝搭配的聽感。
充滿真實感的鋼琴觸鍵
這麼小的落地喇叭,即使用上了傳輸線式設計,老實說我對S2000CTL的低頻表現依然不抱太大希望,所以就先從李雲迪演奏的李斯特鋼琴曲「鐘」開始試聽吧。樂曲開頭的高音觸鍵立刻引起我的注意,那是密度感非常高、而且充滿真實感的鋼琴觸鍵,每一個琴鍵敲擊都是紮實、明確、有厚度、有力道的,絕不只是叮叮噹噹的單薄高音聲響。我曾經用這首曲子測試過無數音響系統,只有實力最強的喇叭才能讓我聽到如此真實的高音觸鍵,沒想到這麼小的喇叭也能讓我聽到這種表現。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前面的好表現只是暖身而已,當樂曲進行到後半的激昂樂段時,我開始發覺狀況有異了。李雲迪的低音觸鍵竟然也紮實龐大,而且演奏氣勢奔放壯闊。這麼小的落地喇叭,怎麼可能會有這種超越體積限制的表現呢?我試著開大音量,沒想到S2000CTL竟然並未因此退卻,聲音也沒有因此壓縮緊繃,反而益發的開闊而有活力。
‘低頻兼具量感、延伸與解析
接下來聽華爾特指揮的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用小喇叭播放大編制交響曲,通常會有兩個問題,一是中低頻下盤空虛,二是場面氣勢縮水。沒想到S2000CTL竟然突破了小喇叭的天限,我聽到的弦樂齊奏是寬闊而厚實的,低音大提琴是飽滿而形體龐大的。即使開大音量,進入大動態激昂樂段,S2000CTL的表現也毫不勉強,樂器的質感依然穩定,弦樂線條依然清晰,整體演奏依然層次分明,由此可見S2000CTL的大氣勢並不是被勉強壓榨出來的,而是穩健、輕鬆的展現的。
直接挑戰「三輪車」裡的腳踩大鼓吧。S2000CTL的表現實在太驚人了,擊鼓瞬間爆發的能量不但充沛,而且速度快又強猛,腳踩大鼓的型體感也不縮水。如果閉上眼睛,你絕對不會相信,這樣的低頻是由這麼小的喇叭所發出。我要強調的是,一般小喇叭或許可以利用低音反射式或傳輸線式創造更充沛的低頻,但是那樣的低頻通常徒有量感,而無層次解析。但是S2000CTL的表現完全不同,它不但具備充沛的低頻量感與下潛的低頻延伸能力,而且還能展現出清晰的低頻層次與解析,由此可見T+A歷經37年不斷改良的獨家傳輸線式技術,實力果然非同小可。
▲低音反射孔位於底部,不但美觀,而且兼具聲學考量,孔道兩側可以窺見貫通前障板與背板的長螺絲。
全力追求最高解析
S2000CTL的弦樂中高頻也很有特色,它的弦樂並非陰柔虛軟一派,而是呈現出明朗、鮮活、紮實、清晰的特質。錄音中該有什麼細節,它可以非常明確、非常真實的全部呈現在你耳畔,不會讓你感到絲毫的懷疑,也不會為了柔美悅耳而刻意軟化音質。在我近年聆聽的喇叭中,幾乎沒聽過向S2000CTL這樣毫不遲疑追求最高解析者。
奇特的是,這樣的高解析並不會讓我感到過度刺激與疲勞,整個試聽過程中,我反而都是以比一般更大的音量聆聽,充分享受S2000CTL所呈現的豐富細節之美。這顯然是因為S2000CTL與R1000E的失真極低,才能讓我在大音壓下長時間聆聽,而不會感到刺耳疲勞。
最後我還要特別一提S2000CTL的音場表現,即使大音量重播大編制交響樂,S2000CTL依然可以清晰分明的呈現出各部樂器的形體、定位與深度層次,開闊的音場也完全超乎我對這款小喇叭的期望。誰說小落地喇叭不能展現大編制交響樂的規模感呢?除非你的聆聽空間特別大,否則在八坪左右的空間中,S2000CTL的表現絕對令你驚喜。
▲鋁合金腳釘不但粗壯堅固,而且設計精巧,只要卸下腳釘尖端,即可避免刮傷你家的木頭地板。
實力強到破表
老實說,T+A的多才多藝,有時候反而會沖淡他們在某一個領域的專業實力。例如喇叭,我相信以往大家首先考慮購買的一定是專業喇叭廠的產品,但是聽過S2000CTL的表現之後,我要強烈建議大家,以後千萬不要錯過T+A的喇叭了,他們有真正專業的研發能力,有多年累積的豐富經驗,還有自行研發所以單體的實力。就連S2000CTL這麼小的落地喇叭,實力都已經強到破表了,真不敢想像T+A的高階喇叭可以強到什麼地步!
規格:
3音路4單體傳輸線式落地喇叭,推出時間:2018年,響應頻率:30Hz-35kHz,使用單體:25mm絲質軟凸盆高音單體×1、120mm PP振膜中音單體×1、150mm PP振膜低音單體×2,平均阻抗:4歐姆,靈敏度:87dB,分頻點:250Hz、2kHz,外觀尺寸(WHD):300×960×360mm(高度含腳釘),重量:23公斤。進口總代理:鈦孚(02-25700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