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聽黑膠還更有管味:試聽Audio Research SP20前級

試聽Audio Research SP20前級

作者:郭漢丞

 

隨著時代演進,前級擴大機的角色也越來越複雜,許多人都在討論具備USB輸入,可兼任DAC的前級,可是很多人卻遺忘了,過去挑選前級最重要的因素是為了優質的唱頭放大。Audio Research(ARC)新推出的SP20,系列是經典的SP,同樣的回歸了黑膠至上的價值,配備了獨立的唱頭放大,不過ARC還為SP20加上了最新穎的觸控螢幕,賦予前級承先啟後的時代意義。

 
從18與19直接跳到20

 

SP系列曾經是ARC旗下最重要的前級擴大機,還記得當年電源分離兩件式設計的SP10,大約十萬元上下,可已經打遍天下無敵手,許多老音響迷應該都玩過這部前級,那也是台灣音響市場最蓬勃的年代。SP10不僅電源分離,兩個大大的機箱看起來威猛壯碩,唱頭放大的功能更是強大,甚至有人說買SP10,為的就是那個唱頭放大的線路。在黑膠當道的時代,確實前級擴大機的挑選要比較唱頭放大的性能,不過後來黑膠退潮,CD躍居主要載體,唱頭放大的功能越來越不重要,所以只剩下Line Stage高電平放大了,也因為如此,這幾年ARC比較出鋒頭的前級,要算LS系列的產品了,顧名思義,這個系列就是單純的Line Stage高電平放大。

不過從SP10一路到SP20,ARC在這個系列其實一直推陳出新,從SP10、SP11到 SP12,然後跳過13(西方人認為這個數字不吉利),然後是SP14、SP15、SP16、SP17。那麼SP17什麼時候推出的呢?2007年。如果我們從SP10問世的1982年來計算,到2007年推出SP17,中間總共經歷了8部前級型號,時間相隔25年,平均計算下來,大約每三年多ARC會對SP系列的前級改款一次。可是這次我聽的SP20呢?推出年份是2013年。咦?前面跳過了18與19,直接進到SP20,而且改款時間相隔了六年有餘,難道中間真有18與19,但是ARC不滿意,砍掉重練,這才推遲了六年多改款成SP20?這當中真正的原因,恐怕只有ARC自家人才知道。

 

 

觸控螢幕設計

這間隔六年多才推出的SP20,也標示著SP系列「嶄新的開始」。怎麼說?前面提到的SP10,一路到SP15,不管是兩件式設計,或是單機箱設計,面板全部都靠旋鈕控制,但是到了SP16,所有的旋鈕都消失了,全部改為按鍵式控制,相同的控制界面也延續到SP17。我曾經寫過SP17的器材評論,那時就說自己是守舊派,喜歡金屬旋鈕的操控感,並不習慣靠按鍵控制,到現在還是如此。

可是到了SP20呢?抱歉,當我一看到SP20的時候,還真的沒辦法與SP系列聯想起來,這又是一次徹底的工業設計翻新了,就像SP16與SP15長得很不一樣,這款SP20也和之前的SP16、SP17長得不一樣。第一個最大的改變,就是面板左右兩側的Rack把手不見了,然後SP17的按鍵界面全部不見,改回旋鈕控制了!咦?這是復古嗎?沒錯,ARC自己都這麼說,回顧一下,還真的很像早年的SP3啊。不管了,這個改變合我的胃口,畢竟音量還是用手旋轉才有感啊!

還有哪裡改變了?正中央多了一個「彩色」螢幕,這不稀奇,之前Reference系列就已經有彩色螢幕,而這年頭滑手機習慣了,看到彩色螢幕,不免伸手一摸,賓果,真的是觸控螢幕,這樣的操控方式更直覺、更接近高科技產品了。轉念一想,這個觸控螢幕尺寸為4.3吋,假如我們用同樣的尺寸,裡面塞一支智慧型手機,不管是Android系統或iOS系統,那不是很好玩?嘿,白日夢別多想,把手機塞在Hi End前級裡面,那不把音質搞砸才怪。

因為是彩色觸控螢幕操作,許多功能都一目瞭然,顯示的字體也相對放大許多,看起來更輕鬆,尤其這些年越來越感覺老花上身,對比漂亮的螢幕加上放大的字體,絕對比小小的印刷字體清楚多了。螢幕顯示輸入檔位、音量、mute、相位與唱頭阻抗設定,而左右聲道平衡則是圖形顯示。如果要進入選單,按右下方的齒輪圖示,就可以把細部的設定選單叫出來。包括檔位名稱、音量增益等等,都可以在選單裡面互動操作,獨立設定。

 

 

高階的耳機擴大機

SP20還有一項設計是之前沒有的,那就是耳機輸出端子,一般人會認為那就是在原本的高電平放大線路之外,另加上一個獨立耳機放大,但實際上並非如此,SP20的高電平放大與耳機放大是同一個線路,所以兩者不能同時使用!也就是說,您聽耳機的時候用,SP20就變成專用耳機擴大機,而您把SP20當作前級使用時,音樂訊號只給後級,而不能當耳機擴大機使用。

為什麼要這麼做?與其在耳機輸出後面加上小小的廉價耳擴線路,不如直接把SP20變成高階的耳機擴大機,而且是貨真價實的「真空管耳擴」,還是純A類無負回授放大線路,又掛著ARC的大招牌,假如您玩音響也玩耳機,那麼SP20可說是一機雙享受。不過我在試機器的時候也想過,如果要把SP20當前級,同時當高階耳擴來使用,那麼前級不就要擺在靠近自己平常聆聽的位置,不然怎麼有那麼長的耳機線可以連?更何況太長的耳機線對聲音並不好?所以這「一機雙享受」,還要想想SP20該怎麼擺。

 
除了操作介面更改與外觀工業設計的變化,SP20的骨子裏還是一部真空管前級,用上4只6H30雙三極管,其中兩只給高電平左右聲道,另外兩只給Phono唱頭放大。6H30對ARC來說並不是新管子,最早出現在Reference系列,然後才慢慢延伸到LS與SP系列,SP系列以往用的是6922,直到SP17才換用6H30,到了SP-20也沿用相同的真空管。但是SP20的放大線路並不是全真空管,而是JFET與6H30混合的線路,取JFET的超低噪訊優點。根據原廠的規格,SP-20的訊噪比在高電平放大小於-101dBV,唱頭放大則小於77dBV,耳機放大則是-88dBV(最大音量),這些測試數據可能比許多晶體前級還厲害。

擁高階機種使用的6H30真空管,加上JFET混合放大,而且是純A類無負回授線路,看起來SP20該有的特點都有了,還有遺漏什麼嗎?好吧,SP20在ARC家族前級當中,並不算貴,所以只有單端SE線路,而不是平衡放大,考量價格比起全平衡的ARC前級便宜許多,SP20這樣的精省算有誠意了。

 

 

頻寬大幅提高
我們從原廠測試數據當中,SP20比起前一代的SP-17進步最多的,要算是輸出頻寬了。原廠標示SP-20的高電平輸出頻寬是0.8Hz~220kHz,而唱頭放大為5Hz~80kHz,耳機放大則是0.8Hz~220kHz,比起SP17的80kHz延伸,明顯進步許多。高頻寬與低訊噪比應該是拜JFET與真空管Hybrid所賜,但一樣的線路,在SP17上沒辦法達到如SP20的超高頻寬,可見等待了六年之久才改款,技術層次確實進步不少。

試聽SP20的過程都在家裡的聆聽空間,數位訊源是North Star Design Transporter/USB DAC 32,黑膠唱盤是Clearaudio Master Solution配Goldring Legacy唱頭,後級則是Nu Force Reference 18,喇叭是用了多年的JK Audio PM-10號角。

打開SP20的電源,按照慣例,真空管機要預熱,螢幕有小白點動畫,顯示開機中,大約等待30秒機器進入正常工作的畫面,但是ARC的習慣會讓預設Mute靜音開著,而且音量是0,所以要先把Mute關掉,然後再開音量。SP20的音量採數位顯示,數字是0~103,我聽的音量大約都是50~60。面板上左右兩個旋鈕,左邊是輸入檔位切換,右邊則是音量控制。咦?這地方又和傳統ARC前級不一樣,以前ARC的音量幾乎都在左邊,SP20卻轉了性換到右邊。為什麼這樣交換覺得奇怪?以前ARC的音量在左邊,因為原廠設計工程師是左撇子,而前級最常使用的是音量旋鈕,所以才會設計在左邊。但是別人家的前級幾乎都把音量擺在左邊,現在SP20一樣改在左邊,我只能猜測是「從善如流」吧。

 

 

比我印象中的SP17更溫暖、更厚實

從單純的音樂聽起,顧爾德演奏的「郭德堡變奏曲」(新版),鋼琴顆粒飽滿圓潤,音樂背景通透乾淨,這是預期中的ARC之聲,可是好像有哪裡不一樣?繼續聽下去,顧爾德邊彈邊哼唱,SP20沒放過這些音樂細節,而且層次很好,鋼琴彈奏的是音樂,顧爾德唱得當然不好,但是伴隨鋼琴起伏變化,倒像是演奏者的獨白,預告著鋼琴即將到來的變化,就這樣,我靜靜地把整首「郭德堡變奏曲」聽完。

不一樣!SP20變暖了!至少比我印象中的SP17更溫暖、更厚實,聽「郭德堡變奏曲」的時候,我一直這麼想著,這鋼琴音像顆粒龐大,而且是健康的龐大,琴槌敲擊的力道輕重分明,在快板的變奏當中更顯愉悅音樂表情,溫暖的聲底也讓音樂的線條更為連貫,聽起來更富有聲音的流動感。光這麼一首「郭德堡變奏曲」,就讓人感受到真空管前級的聲音魅力。

這種「多一分管味」的聲音,並不是傳統ARC的走向,事實上他們強調High Definition,並不認為真空管就該是溫暖昏黃的聲音,而是追求中性與高速度、高性能的表現。SP20依然有那種清澈通透的質地,但是高頻尾段的延伸卻是變得更溫暖流暢,我想這是因為SP20的頻寬延伸拉得很開,讓音樂表情更自然,而更自然的鋼琴聲響,一定不是生硬艱澀,而是溫暖自然又流暢,或許因為這樣,我才會覺得SP20更有管味了。

 
反應速度快 各個聲部不會混在一起

當然這種更有管味的聲音,並不是說SP20的反應速度變慢了,聽海汀克指揮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的「蕭士塔高維奇第五號交響曲」,第四樂章那猛爆的打擊樂,與高亢的銅管群互飆,弦樂如波浪一般襯底,如果前級有什麼「含糊」,這段音樂聽起來就會顯得混亂吵雜,可是在SP20上面一點都不困難,打擊樂、銅管、弦樂群的層次感很好,顯然反應速度很快,讓各個聲部不會混在一起,而是融合交織成激昂的交響樂場面,強弱對比之間可以感覺到海汀克奮力指揮出第四樂章的對比,而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優美的音色,即便在狂風暴雨一般的蕭士塔高維奇當中,依然綿密而穩重,在SP20上面體會錄音當中的諸多細節,不禁聽得入迷了。

因為SP20是擺在家裡面聽,大多時間在晚上聽,如果時間還早,自然可以大聲聽,盡情發揮高頻寬與大動態的器材實力,不過畢竟晚上的時間珍貴,十點過後就不適合把音量開得太大了,但是即便我夜讀之時,SP20只以小小的音量播放著,音樂的細節還是非常豐富,每每讓我難以專心讀書。就像前面講的顧爾德,聽鋼琴的時候我還能專注在書本上,可是每次只要顧爾德一哼起來,我的心思就被帶到鋼琴上面了:為什麼他要在這個時候哼得比較明顯?是因為變奏比較難?還是變奏的情緒比較重?您看,就算是用小小音量聽SP20,顧爾德的哼唱還是清清楚楚,這SP20在重現音樂細節的能力上確實不簡單。

 

 

五段阻抗匹配可調

 

當然,聽SP20不能不發揮唱頭放大的威力,拿出魯賓斯坦的「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我最喜歡第二樂章寧靜宛如夜曲一般的氣氛。用黑膠播放時,類比母帶背景的嘶嘶聲更為明顯,弦樂群帶出夜晚的情緒,等待銅管打破沈默,鋼琴開始訴說著蕭邦式的浪漫。同樣的唱片,同樣用SP20來聽,黑膠版更顯得流暢,鋼琴顆粒更為飽滿,不過音場表現較淺,CD版本則背景噪音更低,層次更清晰通透,但是弦樂群與鋼琴卻顯得比較單薄。

不過SP20的唱頭放大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事項,就是唱頭增益的匹配。唱頭有兩個東西要與唱頭放大互搭,一個是阻抗,一個是增益,SP20的阻抗從100歐姆到47k歐姆,總共有五段可調整,大概沒什麼唱頭不能匹配,就算阻抗值不一定是SP20標示的數字,也找得到最接近的數值檔位。不過增益的部分就要注意了,SP20的唱頭放大增益為58dB,應付一般大約5mV左右(或更大)的MC唱頭,大概綽綽有餘,不過我使用的Goldring Legacy輸出只有0.2mV,是低輸出唱頭,SP20放大起來就有些吃力,我聽黑膠時要比CD的音量要大得多,我知道問題出在我使用低輸出唱頭,搭配起來並不太適合,不過我想一般只要輸出在0.5mV以上的唱頭,58dB增益的SP20一定夠用。

您還堅持聽黑膠嗎?如果是,那麼SP20肯定是為您打造的ARC新世代前級。還有,SP20「越來越有管味」的走向,似乎也標示著復古之意,但是新穎的觸控螢幕,卻能讓聆聽者溫古而知新,悠遊於LP與CD之林,無一不自得。

 

 

器材規格
ARC Model SP20器材規格
使用真空管:6H30×4
頻率響應:0.8Hz~220kHz(-3dB)/唱頭5Hz~80kHz
總諧波失真:小於0.005%(2V RMS)
增益:13.8dB(高電平)、58dB(唱頭)、11.3dB(耳機)
輸入阻抗:120k歐姆(平衡)、60k歐姆(非平衡)
唱頭輸入阻抗(可調):100、200、500、1000或47k歐姆
輸出阻抗:120k歐姆(平衡)、60k歐姆(非平衡)
尺寸:48×13.4×42cm(WxHxD)
重量:7.4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