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udio Focus 160會消失的喇叭

【全文輯錄自音響論壇】

新一代的Focus系列,擁有全新的家族成員,採用最新的技術打造箱體、單體以及分音器,讓喇叭聲音表現更乾淨、精準與自然,如實還原錄音的真實狀態。同時它也擁有Dynaudio喇叭一貫的中性特質,能讓自己隱藏起來聽見前端搭配器材的聲音特色。
文|黃谷光

今年德國慕尼黑音響展中,D y n a u d i o發表了全新的Excite系列,相信不久之後就會完全取代現有的Excite系列產品,這對不輕言更新改版的Dynaudio來說,無疑是技術突破的最佳證明,而這個場景也曾發生在Focus系列。不斷成長的產品線不說您不知道,2005年Focus系列問世時,Dynaudio旗下產品線由入門到旗艦只有Audience、Contour、Confidence以及Evidence,而新增的Focus就介於Audience與Contour之間。不過,經過這些年的物換星移,現在從入門到旗艦已經增加了更入門的DM系列、開頭提到的新舊Excite系列、去年火熱推出的無線Xeo系列,以及高階部份的Consequence系列。Focus系列依然在Contour之下,但現在卻在Xeo之上,因為Audience系列早已消失無蹤。

第二代焦點

F o c u s 系列自推出以來便是Dynaudio最成功的暢銷系列,最早只有110、140書架喇叭與220落地喇叭,以及200 C中置喇叭四款,後來2009年新增110主動式版本110 A,以及更大的四單體落地喇叭型號360,並將220改款為220Ⅱ。到了2011年,Dynaudio以「新Focus」(New Focus)替換既有的Focus,就像現在蘋果的New iPad一樣,維持Focus系列之名,卻將原有的型號全數拋棄,在精簡化後推出160書架喇叭與260、340、380落地喇叭,以及210 C中置喇叭五款,於是Focus系列正式進入第二個世代。

獨家單體技術

2005年發表Focus系列時,全系列都導入了當時最新的Esotec+單體技術(自家汽車喇叭單體技術Esotec的延伸),採用鋁合金壓鑄而成的框架,具有高剛性低諧振與不感磁的特性。然後磁鐵總成部份使用Center magnet system與Vented magnet system兩大系統,前者將磁鐵置於音圈內,以上下兩個磁鐵組成,讓磁場與磁極達到均
衡一致,而後者在磁鐵結構上留有出口,能導引振膜背波經由出口向後,再由磁鐵上的吸音物質吸收,消除氣流與振動的干擾。音圈部份同為鋁合金,因為重量輕,所以也能依據低音單體尺寸繞成更大直徑,提供強力的驅動力,而且材質本身還具有良好的散熱效果,加上音圈周圍也圍繞著磁液(Ferrofluid),除了作為音圈運動時的緩衝,也能幫助散熱,這對音圈來說非常重要。另外,在高音單體部份,也都留有結構上的獨立腔室,能透過裡面的吸音材質消除背波干擾。

從140到160

在設計上,160是以140為基礎,因此二音路二單體低音反射式設計的140,採用一顆28mm軟半球高音單體與一顆140mm的MSP(Magnesium Silicate Polymer,鎂矽酸鹽聚合物)振膜中低音單體,高音單體搭配釹磁鐵,振膜表面塗有特殊塗料,分頻點在2.4kHz,以一階分音(6dB/octave)銜接,頻率響應達到41Hz-25kHz,靈敏度86dB,承受功率超過200瓦。160的外觀與140差不多,除了商標之外,幾乎看不出任何改變,無論單體或箱體大小都非常相近,從規格上檢視也只有低頻響應降低1Hz,來到40Hz。不過,根據原廠資料,一切改變都藏在看不見的地方,新一代的Focus箱體擁有更好的抑振效果,而且採用全新單體,資料中已經見不到Esotec+的字樣,高音的軟半球使用最新的Precision Coating技術,振膜表面塗料更為均勻,使高音表現更乾淨、自然。中低音單體的MSP振膜依然以獨家技術一體成形,但鋁合金框架經過重新設計,提高剛性與抑振果,同時將音圈筒換成黑色的Kapton,藉此增加承受功率。在分音器上,雖然維持一階分音的堅持,但已重新調整(分頻點未說明)。由此可知,新一代Focus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喇叭擁有更乾淨、精準與自然的聲音表現。

結像力與解析力

Focus 160有很豐富的聲音特質,能透過優異的音響性來帶出音樂本身的音樂性,其中驚人的結像力是它給我的第一印象,因為在調整初期,只是大約擺於定點,就已經擁有非常清晰而凝聚的音像,而且聲音的純度與密度都很高。在完成擺位後,形體更是活生生地躍然於眼前,非常真實。因此當我聽顧爾德1981年演奏巴哈「郭德堡變奏曲」(顧爾德八十週年典藏發行,收錄1955與1981年兩個錄音版本)時,鋼琴音粒飽滿有光澤,帶有很好的高貴感,而且不失重量感,所以鋼琴就像在眼前,可以很具體感受到鋼琴本身與琴鍵彈奏時的份量。另外,160的解析出色,細節充分、清楚卻不過度強調,所以層次豐富而分明,不僅顧爾德忘我的低吟清晰可聞,演奏的旋律與伴奏更是有別,在剛柔並濟中呈現出變化多端的聲音色彩,把演奏者的輕重緩急詮釋都流暢地展現出來,因此樂曲聽起來流暢、活生、自然,毫不呆板。

真實的質感

換上高雄音響展「聲音的文化」,第二軌舒伯特「第14號弦樂四重奏」四把弦樂器的音色各異,擦弦質感也不同,卻都表現的很好,小提琴琴音明亮卻不噪動,而是柔美,大提琴的箱音共鳴清楚,低頻層次清晰,為樂曲提供良好的低頻基礎,使樂曲擁有和諧的頻段表現。第十三軌蓋西文「藍色狂想曲」中,單簧管的吹奏很有空氣感,透過管壁的振動,可以明顯感受到木管溫潤的質感。隨著音調高低起伏,聲音扭來扭去,除了富有動感與細膩的音色變化外,還很有爵士搖擺的風味,整體就像溜冰一樣Smooth。這種感覺很自然,也很寬鬆,帶有一種舒適的愉悅感,聽起來沒有分毫的造作,反而是渾然天成的真實。

分明的層次表現力

1 6 0 的聲音飽滿, 層次清晰,而且能將真實樂器的質感表現得很傳真,所以我用Massive Attack的「Heligoland」來試試它如何呈現裡頭豐富的人工混音。在Pray For Rain裡,首先迎來的是厚實有彈性的電子低頻,然後人聲凝聚的音像非常搶眼,歌者的嘴型就像在眼前一樣,細節充分,很明確,很真實,鼓點一球一球的彈跳,具有衝擊的力道,不會含糊,也不會掩蓋人聲,雖然聽不到40Hz以下的低頻,但還是很有滿足感。這點在Babel 裡也是相同的,因為裡頭沙沙的電子伴奏聲響,一般解析不夠的喇叭早已糊成一片,但160卻表現得粒粒分明,讓顆粒感很有層次。而女主唱的柔和的嗓音則是維持飽滿的形體,不僅不會被豐富的混音給吃掉,還很甜美,具有活生生的溫度,非常有存在感。再聽Splitting The Atom ,裡頭泡製出來的低頻,有很好的空間感與包圍感,兩位歌手,一人擁有厚實卻低沉的嗓音特色,聽起來散發迷人的磁性,另一位嗓音比較細緻,接近女聲的特質,歌聲充滿空氣感,兩者頗有互補的效果,即使合聲也具有鮮明的效果,由此可知,160不僅具有優異的音色辨識能力,還能透過細節層次將所有聲音的特質表現出來。

中性、精準、快速

聽過電子低頻,我換上Acidman「Second line & Acoustic collection」來聽聽真實樂器的低頻。首先REMINE裡的腳踩大鼓很紮實,但受限於書架喇叭,下潛的延伸還是不夠,可是收束卻很快,與小鼓展現出來暫態反應一樣快速,同時擁有很好的殘響表現,因此最後刷電吉他的聲響聽起來非常爽快。再以FREAK OUT 為例,小鼓與鈸擊的聲響小巧、快速、清晰,而且不間斷,除了暫態反應外,也顯示了高頻的細膩,因此人聲完全沒有唇齒音的吵雜問題。所以當我聽「鼓.達人」時,貝斯與鼓一曲中,小鼓顯得輕盈,大鼓卻很重,收束快,而鈸響與其他打擊樂器的叮咚聲響,更能讓人感受到160精準、細緻的中高頻表現能力。

會消失的喇叭

從新Focus系列的發展可以看出,Dynaudio將重心從書架喇叭轉移到落地喇叭,因此作為Focus系列中唯一的書架喇叭,160更有其重要性與代表性。我記得先前採訪Dynaudio亞洲區營業董事周永雄時,他曾提到「沒有自己聲音的喇叭」就是好喇叭,而這也是Dynaudio喇叭一直以來所追求的表現。換句話說,一對理想的喇叭不應該有自己的染色,必須盡可能忠實地還原錄音,讓聽者感受不到它的存在。的確,這也正是我這次試聽160的強烈感受,160就是會消失的優異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