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tellation Audio Argo治療尖銳生澀的良醫

【全文輯錄自「音響論壇」】

外觀
Constellation Audio的外觀一直保持他家的特色,辨識度很高,尤其那細格子的鋁合金箱體更是別家所無。加上那獨特的二側散熱孔,渾身散發著與眾不同的氣質。

面板
Constellation Audio的顯示幕採用觸控螢幕,配合螢幕下方五個按鍵可以做各種操控與設定。此外還可利用整塊鋁雕刻出來的遙控器操控。

背板
Argo的背面只有二組類比輸入端,耳機插孔,還有一組前級輸出端,另外還保留USB DAC以及Phono模組的空間。假若買了這二種模組,Argo就是一部很完整的數位流時代綜合擴大機了。

內部
Argo的內部左右聲道分離,只有那個環形變壓器是共用的。內部線路使用一個前級Line Stage Gain Module,以及一個後級Balanced Bridged Module。


自然樂器聽起來會尖銳生澀嗎?絕對不會!假若您聽到這樣的聲音,不是空間硬調引起,就是喇叭高頻段太過突出,或者擴大機不夠溫暖柔美。Constellation Audio擴大機的溫暖柔美特質剛好可以醫治這個問題。只不過,以前Constellation Audio的擴大機售價高昂,不是一般人能夠負擔的。現在Constellation Audio已經把價格大幅往下拉,該是您找這位良醫來診治的時候了。
文|劉漢盛

音響界中,幾乎大部分廠家都是「一招走天下」,創業時研發出一種驚世駭俗的功夫,接下來就以這招不斷衍生後續機種,頂多就是外觀改變、內部小幅精進。請不要以為我是在做負面批評,事實上這是正確的做法,能夠被消費者肯定的招式當然要持續下去,難道要自廢武功?何況,一家招式不斷變來變去的廠家,消費者也會質疑到底哪招才是真正好招?一招用到底才能證明自己的「中心思想」一以貫之不是嗎?美國的Constellation Audio也是如此。

未命名-1密招走天下

Constellation Audio所使用的招式就是他家Line Stage Gain Module,這是增益模組,用在前級上;另外Balanced Bridged Module(一個輸出125瓦),這是平衡橋接模組,用在後級上。他家的頂級前級Altair II、Virgo II都是用這種增益模組;而他家後級Hercules II、Centaur也都使用這種功率輸出平衡橋接模組。型號之間的差別就在於外觀,以及使用模組的多寡而已。這種設計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管您是買他家頂級器材,或入門級器材,因為所用的「招式」相同,所以聲音表現不會有太大的差距,聲音走向也是相同的,差別主要在於因為輸出功率大小不同所導致的動態範圍。老實說,我喜歡這種設計,因為這對消費者而言太友善了,Argo就是一部在這種思維下誕生的綜合擴大機。

Argo是在2014年慕尼黑音響展時宣佈推出,不過一直等到2015年夏天才供貨。當時先推出Inspiration Preamp 1.0、Mono 1.0與Stereo 1.0,單聲道後級每聲道輸出400瓦(8歐姆負載),立體機每聲道輸出200瓦。本來我以為綜合擴大機應該是Inspiration前級加上立體後級的設計,沒想到這部綜合擴大機並非入門級的Inspiration系列,而是列入Performance系列,並且另外給了Argo的型號,而且功率輸出是125瓦,而非200瓦。為何不採用現成的200瓦立體後級加上前級線路呢?老實說我不知道。

備有USB DAC與Phono

Argo的外觀一如他家Reference系列,典雅細緻,厚達8.2mm的箱體採用印著細格的鋁合金製成,光是這種箱體材料就沒有見過第二家使用。面板上左邊是平衡旋鈕,右邊是音量旋鈕,中央有一個432×230解析度的灰色觸控螢幕,所有的操控都可在此顯示。而觸控螢幕下方還有相對應的五個按鍵,由左至右分別是回到首頁(房子Icon)、Set Up、電源、喇叭輸出與耳機輸出切換,以及靜音五種。當您想要切換耳機輸出時,就要按下那個鍵,螢幕就會顯出耳機圖樣,此時再利用音量調整來改變音量。同樣的,如果想要做最大音量、最小音量等基本設定,只要按Set Up鍵,螢幕就會顯出不同輸入端子的設定項目。只有那個電源按鍵必須長按幾秒鐘,電源才會關掉(其實就是Standby)。而為了不影響聆聽音樂,顯示幕會在一定時間之後自動關閉,等您想要操控時,手指輕觸螢幕喚醒即可。Argo設有Home Theater Bypass切換,只要啟動,Argo就會變成一部後級,只負責驅動您的左、右前聲道,音量控制的功能轉給外接的AV環繞前級或AV環繞擴大機。

而在箱體左右二側,有漂亮的孔洞,那就是Constellation Audio獨家的空氣流通輔助系統,內部藏有散熱片,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把散熱片隱藏其中,提升箱體美感,還可增加散熱效率,可說是二全其美的設計。來到背板,可以看到左右分開的XLR與RCA輸入端子各二對,此外竟然還有USB DAC連接埠,以及預留安裝Phono放大模組與USB輸入端的位置(暫時以金屬片封住),還有一個耳機插孔。啊!這不正是目前最流行的綜合擴大機形式嗎?無論是前級或綜合擴大機,目前都流行把USB DAC納入,而且加上一個耳機插孔,把數位流聆聽音樂的方式也包含在內。我認為這是聰明的做法,也是跟得上時代潮流的設計。Argo的耳機放大線路是獨立的,基本上可以適用所有市面上各種耳機,包括平面振膜與動圈耳機。背板上還有一組XLR類比輸出端子,其實那就是前級輸出端子,日後如果用家想接他家或其他廠牌後級,就可利用這個輸出端子,讓Argo轉為前級使用。不過在此也要提醒您,如果您沒有選購USB DAC或唱頭放大模組,背板上還是有一個USB端子,那是用來連接電腦做檢測用的,並非USB DAC端子。

未命名-2

箱體避震方式獨特

Argo的箱體開蓋方式很特別,並非如一般器材從頂蓋上把螺絲旋開,您在頂蓋、側面都看不到螺絲。要打開機箱只要旋開背板上方的二個螺絲,就可以把上蓋連同面板整個往前掀起來,就好像打開汽車的引擎蓋。掀開頂蓋之後,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環形變壓器,變壓器上有塑膠軟管套著電源線分配給左右二邊線路板。線路板分置左右二邊完全分開。事實上Argo的電源環形變壓器是訂製品,從變壓器出來的電源會經過左右聲道分離的整流、濾波、穩壓線路,提供機內純淨穩定的電源,而且左右聲道不會相互干擾。負責面板觸控螢幕顯示的線路板則鎖在面板內側,與放大線路板分離。

如果您曾經仔細觀察Argo的箱體結構,就會發現它跟一般箱體大大不同。一般的箱體的每塊金屬板都是緊密接合,講究「天衣無縫」,但是Argo的箱體卻故意做成「天衣有縫」,而且還「里里落落」(閩南話,鬆垮的意思),這話怎麼說呢?背板上電源線接頭是鬆的,如果您的電源是重量級的,可能會把整個電源座「拖」下來。根據此間代理商說明,這是Constellation Audio獨特的箱體避震措施,避免讓電源線的振動傳入機內,也避免讓機箱頂蓋的振動傳遞到機箱其他地方。

全平衡,音量採R2R架構

Argo內部前級使用的Line Stage Gain Module是平衡架構,採用伺服控制低噪音FET放大。而後級使用的Balanced Bridged Modular不僅是平衡架構,更是Single-Ended做法,不僅去除功率晶體的交越失真,也因為橋接而輕易提升輸出功率。Argo所使用的平衡橋接功率模組一個就可輸出125瓦,所以整部綜合擴大機每聲道只採用一個Line Stage Gain Module,以及一個Balanced Bridged Modular,可說是最單純的放大架構,讓音樂訊號不僅能夠藉著平衡架構來消除雜訊,還可獲得最短的音樂訊號路徑。

Argo的音量控制系統採用數位控制的類比階梯電阻方式,簡單說就是R2R類比音量調整架構,只不過操作的方式以數位行之,這種作法一方面維持最佳的類比音控,不會有數位晶片在小音量下解析力降低的缺點;另一方面又提供現代化的音量調整觸感,可說二全其美。控制範圍0到-99.5dB,調整階度為0.5dB。觸控螢幕上顯示的最小音量是-99.5,音量越大數字越小,千萬不要搞錯了。

百搭個性

聆聽場地在我家開放式大空間,搭配的數位訊源是瑞士CH Precision D1 SACD唱盤,喇叭則也好幾對,計有DynamiKKs! Monitor 10.15、Atohm GT-3、Heco New Statement、AER Momentum。先說搭配DynamiKKs! Monitor 10.15的結果。這對喇叭雖然有15吋低音單體與10吋中音單體,但低頻量感並不是一般喇叭那麼多,Argo搭配它聽古典音樂時,還不至於感覺低頻量感不夠,但是聽流行音樂時,就會覺得低頻太短,聽起來低頻的飽滿程度與衝擊性都不夠。所以雖然中頻段寬鬆,高頻段柔美溫暖,但我認為還是不適合。

再來說搭配Atohm GT-3時的表現,我認為這是很好的搭配。GT-3屬於比較活潑的聲音,速度反應快,高頻段清晰解析力高,中頻段凝聚飽滿,低頻段量感相當豐富,而且也是凝聚型。這樣的聲音特色搭配上溫暖寬鬆的Argo之後,能唱出大家都會喜歡的聲音,耐聽,活生又沒有壓力。而Argo搭配Heco NewStatement呢?我認為也是很好的搭配,New Statement那種直接無隱的個性遇上Argo的寬鬆溫暖,適當的降了一些火氣,樂器與人聲的稜角都修得變圓潤了。最後說AER Momentum,如果要說有缺點,那就是低頻段的量感似乎多了些,造成低頻的彈性降低了。至於中頻段與高頻段都很好,尤其中頻段的寬鬆寬廣很討人喜歡,高頻段清晰中帶著柔美。

不適合溫吞喇叭

最後到底選哪對喇叭來搭配Argo呢?我選擇Heco New Statement。理由呢?音樂活生感最好,高、中、低頻段量感最勻稱,高頻段清晰又帶著柔美,中頻段直接寬鬆但不會太龐大,低頻段彈跳有勁,量感又夠,整體聲音帶著適當的剛性與柔性,聽各種音樂都適合。在此我要提醒您,Argo並不適合搭配溫吞個性的喇叭,如果是中頻段、低頻段本來已經很多的喇叭,配上Argo之後,不僅中頻段、低頻段的量感會太多,而且整體速度反應會變得緩慢。或許您要問:到底要怎麼才會知道搭配起來速度變得緩慢?很簡單,我建議您用二張CD來測試,第一張就是2015年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AV展的CD,您只要聽第一首,如果聽起來沒有活力,死板難聽,那就是速度反應過於緩慢。第二張是「莉迪雅爵士歌簿」,如果您覺得整張CD遲緩沒有生氣,死死板板的,那也代表您的搭配已經造成過度遲緩了。

聆聽過程中, 我也曾跟家中的幾部擴大機做比較, 計有Luxman C-900u+M-900u(每聲道150瓦)、Octave V-110真空管綜合擴大機(每聲道110瓦/4歐姆,88瓦/8歐姆))、Linear Acoustic LAV-4II+LA-100M(每聲道250瓦),Audio Valve Conductor+Baldur-300(每聲道輸出300瓦),以及Spectral DMC30 SS+Pass Labs X350.5(每聲道輸出350瓦)。以輸出功率與推力而言,Argo不是強者,不過我家的喇叭每一對靈敏度都超過90dB,Argo的125瓦來驅動已經足夠。以對低頻段的控制力以及紮實程度來說,Argo並不是最佳者,但是它的寬鬆與柔美卻是所有的擴大機中最好者。當然,寬鬆的聲音並不一定人人喜歡,有些人喜歡紮實凝聚的聲音,或精鍊的線條。但如果是我,寧可取寬鬆,因為自然樂器的聲音都很寬鬆啊!而在柔美方面,如果搭配不當的喇叭,會有高頻不夠華麗,速度反應不夠快的聽感。假若您喜歡的是清晰明快的聲音,Argo的柔美可能不是你的菜。不過,對於台灣大多數硬調空間而言,Argo這種柔美的特性卻能夠讓您很輕鬆的聽音樂,絕對不會有噪耳聒耳的問題。假若您發現聽起來中頻段與低頻段的紮實飽滿度還不能滿意,我建議您不妨試試看NBSBlack Level II電源線,我在聆聽Argo時也用了這條電源線,讓Argo聽起來更合我意。它的缺點就是線身太硬太粗太重了,使用起來有點不方便。不過看在最近這條線跳樓大特價的份上,還是值得推薦。

質美寬鬆溫暖柔和

應該講述Argo的聽感了。老實說Argo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就是;質美、寬鬆、溫暖、柔和。這些特質無論聽什麼音樂都適合,而且搭配喇叭範圍很寬廣,假若您覺得高頻段好像有點不夠華麗,或不夠甜美,換條線材應該就能解決。如果您覺得暫態反應不夠快,換線材的幫助不大,最好是更換搭配的喇叭。

到底Argo這「八字」特質聽起來如何呢?就說EMI那張舒伯特「死與少女弦樂四重奏」(Britten四重奏樂團)好了,如果Heco New Statement搭配到不合拍的擴大機,充滿高張力的弦樂四重奏聽起來會嫌有點噪耳跟生硬。然而,用Argo聽起來,不僅原本演奏的高張力本質依然保持,但弦樂卻變得清晰又柔美,那四把弦樂器的線條清晰浮出,而整體聽起來卻又是那麼融合,這就是質美、寬鬆、溫暖、柔和所帶來的好處。

再說Marten Design(Recordings)所出版的那張「Supreme Sessions I」CD中的第十軌,那也是舒伯特的「死與少女」弦樂四重奏第一樂章。我相信許多人聽了這首曲子的錄音,會覺得怎麼那麼尖銳刺耳?如果您聽到的真的是尖銳刺耳的聲音,那真的就錯了。這首曲子在我家聽從來就不會尖銳刺耳,那是在Marten Design特別建造的聆聽室內錄製的,沒有經過後製,就是以二支麥克風現場收音,聲音不僅直接無隱,而且弦樂的擦弦質感非常清楚,那把小提琴的聲音更是甜美富光澤。如果您聽到的是尖銳生澀的弦樂,我勸您乾脆換一部Argo來聽聽看,就會知道Marten Recordins(Marten成立的唱片公司)原本錄得多好。

不要怪罪錄音師

大部分音響迷如果聽到這首曲子尖銳刺耳生澀,第一個怪罪的一定是錄音師,認為這位錄音師技術很差,把弦樂四重奏錄成這般刺耳。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常說音響迷太自大了,不把錄音師看在眼裡,以為全世界只有少數幾位錄音師的作品才能入耳,其他都是不入流。這些錄音師都是學有專精,怎麼可能會錄下讓人聽來尖銳刺耳生澀的聲音呢?如果現場真的錄下這樣的聲音,他自己也不會滿意啊!更不要說製作人也不會通過。唱片錄音師與製作人的耳朵絕對比大部分音響迷還挑剔,他們對於錄音品質的要求也比大部分音響迷還高,Argo跟Heco New Statement的搭配證明Marten Recordings所錄下的這張CD是絕佳的錄音,也是測試音響器材的好用軟體。不僅第十首,第十一首爵士樂團演奏也是絕佳測試片段,如果您聽不到各種樂器的真實質感,以及該有的美妙音質,只聽到吵雜尖銳生硬的聲音,真的該換一部像Argo這種擴大機,它能夠忠實的表現出那些樂器該有的演奏質感,以及優美的音質,正確的音色。老實說,Argo光是在這二首曲子的表現,就足以讓人豎起大拇指了。

再來我要說2015年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AV音響展測試片。這張CD的14首曲子都選得很好,可以測試各種表現。例如第一首的各種樂器快速演奏,如果解析力不夠好,就會亂成一團;如果細節再生不夠豐富,樂器的演奏質感聽起來就不像真的;如果音質不夠美,就無法聽出每樣樂器的美質。在此,Argo能夠把這首曲子表現得生動活生好聽,這樣就對了。反之,如果您聽到的是吵雜死板不生動的音樂,那就錯了。而第二首中的鋼琴擁有豐富的細微泛音,Argo也把這些泛音充分再生,所以音樂聽起來很生動,不會死板。

忠實再生樂器特質

第三首選自Vennessa Fernandez專輯「Use Me」,我有45轉黑膠版、也有CD版,這張CD的製作者選這段,不僅人聲很棒,腳踩大鼓的噗噗聲更是迷人,小鼓的清脆達達聲爽脆極了。更重要的是整體音樂聽起來活潑生動有勁,充滿生命力。從這首曲子中可以證明,Argo雖然是溫暖的、柔美的,但暫態反應卻一點都不慢,否則音樂聽起來就會死死板板,沒有活力。

第四首是民樂「粉墨是夢II」中的「花木蘭」,那胡琴、琵琶、大提琴的聲音特質是不同的,但Argo還是能把它們的真實特質與美感都表現出來,而且定位特別清楚。等到弦樂群與大鼓加入,音場一點都不亂,大鼓的威力也能盡顯。誰說寬鬆就是軟趴趴呢?Argo的寬鬆是忠實再生自然樂器該有的天生特質,並不是因為軟趴趴而造成的錯覺。第五首一開始的Bass彈奏更顯出Argo的活生感,那Bass音粒帶著硬調的彈性,凝聚又真實,而女歌手嗓音是那麼的寬廣寬鬆,帶有溫暖的肉感,就跟薩克斯風一樣。活生感,我還是要說活生感,如果Argo的暫態反應不快,這種樂器自然的活生感就無法顯現。同時,從女歌手運氣轉腔高低音量的快速變化中,也可以驗證Argo的音樂活生感非常好,這就是細微強弱對比表現優異的明證。

整張2015聽過,Argo都表現得很好,沒有什麼不足。接下來我要用另外一張考驗器材的軟體,那就是莉迪雅「爵士歌簿」。這張CD也很容易引起誤解,只要是音樂活生感不夠,音樂細微細節無法盡顯的音響系統,就會誤認這張CD錄音效果不佳,死氣沈沈,平平庸庸。事實上這張CD是加料很少的自然錄音,無論是女歌手的嗓音或是伴奏的爵士樂團,都能夠展現出很真實、很自然的音響效果,Argo聽起來就是如此。如果您把自己當做錄音師,或製作人,請仔細聽片中每樣樂器的真實程度,如果覺得不夠真實,那就是您的音響系統出問題了。在Argo跟New Statement的搭配之下,所有的樂器都表現出高度的真實感,而且音樂活生感很好。此外,人聲的形體大小很自然,不是細細的骨瘦如柴,而是有血有肉的軀體。而各種樂器的形體也不是只有一股聲音而已,而是還有很多細微的細節把那股聲音包圍起來,變成有實體感。用Argo聽這張CD,彷彿把人帶入小型爵士Pub中,歌手與樂器彷彿就在身邊般那麼親密。

鋼琴音色真美

最後,我要用今年8月「音響論壇」配合「喇叭專書」所推出的二張一套測試CD「喇叭的28道試煉」來測試Argo。這套CD雖然說是用來測試喇叭,其實其他器材也可拿來測試,內中我所選的都是具有高難度挑戰的片段,拿來測試Argo當然也是嚴苛考驗。第一首要測的是男高音的嗓音會不會讓您的擴大機緊繃?伴奏的樂器和聲是否夠美?小提琴與單簧管合奏時能否發出另一種優美的和聲?Argo在第一首的表現就讓我完全放心了,小提琴與單簧管的和聲是那麼美,男高音唱起來一點都不緊繃,而且飽滿紮實,聽起來就是溫暖的血肉之軀。

第二首豎琴主奏的「糖梅仙子之舞」的音樂活生感真是棒,豎琴與其他樂器的演奏質感都很真實,和聲也很美。第三首的單簧管主奏圓舞曲更是寬鬆優美得讓人想躺下來欣賞。而第四首舒伯特的「致歌於水上」只有小提琴與鋼琴,但二樣樂器的美妙音質與真實的演奏質感更是顯現Argo那八字特質:美質、寬鬆、溫暖、柔美。聽到阿格麗希彈的拉威爾「水之嬉戲」時,那鋼琴的音色真美啊,而且鋼琴音粒叮叮咚咚真的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夠了夠了,不必再測試Argo了。

耳擴可以應付各種耳機

測試過Argo的各項表現之後,最後我還要說Argo的耳擴放大線路。我用了四付耳機來聽,包括Audio-Technica ATH-W5000、Oppo PM-1、Sennheiser HD800以及HIFIMAN HE1000。這四種耳機的靈敏度剛好就是我寫的前後順序,Audio-Technica靈敏度最高,HIFIMAN比HD800還低。HD800已經是市面上公認高阻抗(300歐姆)比較難推的耳機,但Argo推起來仍然餘裕充足,甚至靈敏度最低的HIFIMAN推起來也只是把音量開到25-30之間就夠大聲了,音量還可以一直開到0呢!Argo的耳擴好不好?很好,每付耳機的特色都可以清楚呈現,差異性很大。音質好不好?很好。所以,如果您買了Argo,再加購USB DAC,買一付好耳機,以耳機為師,一定可以調出正確的聲音。治療尖銳生澀良醫Constellation Audio Argo是一部表現非常自然的綜合擴大機,所謂自然就是完全不誇張、不強調、不凸顯,只是把音樂的平衡性與樂器的真實度完美的表現出來而已。假若您長期以來為硬調空間所苦,或聽起來總是覺得高頻太過於突出,請您一定要來試試Argo,它絕對是治療尖銳生澀的良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