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 Research GSi75 真空管擴大機 (內建 DAC、唱放與耳擴)

【全文輯錄自「MY-HIEND」】

01來 自美國超過40年歷史的真空管機大廠Audio Research在去年發表了全新旗艦的G系列,為什麼取名為G系列?是原廠為了紀念偉大的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伽利萊 (Galileo Galilei)。G系列的外觀設計融合了古典與現代,首先發表的有 GSPre前級、GS150後級及GSi75綜合擴大機,前後級先前我們已經試聽測試過了,對其表現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身為Audio Research的最新旗艦果然相當有實力,在絕佳的音響性下還有真空管溫暖迷人的韻味。本次試聽是剛剛到貨的GSi75綜合擴大機,GS表示G系列、i 表示integrated綜擴、75表示有75W的推力,GSi75可以說是GSPre前級、GS150後級的精華版本,更內建了高解析解碼能力的 DAC,高檔的MM/MC唱放與耳擴,對於喜歡簡單的人來說提供了相當完整的功能。與GS150後級相同,GSi75也使用了全新的KT150功率管,這 是Audio Research首次使用KT150。

雖然是綜擴,可是也是相當大台,含包裝的重量是35.4 kg,本體則是25 kg,白色的包裝上大大印著G系列的Logo

02

03打開箱子最先看到的是兩大配件盒

04一盒裝的是會用到的真空管,包括4隻配對過的KT150功率管及兩隻6H30驅動管。KT150是美國Tung-Sol在2013才發表的新功率管, Tung-Sol在1955年投資生產6550功率管,專為聲音所設計,是近代音響常用的功率管之一,到2010年KT120誕生,用以取代6550。 KT150與6550、KT120都是在俄羅斯的新工廠所生產。KT150比先前的功率管擁有更好的散熱能力、更高的電流能力、更大的輸出及更長的壽命, 唯一的缺點就是KT150的成本是KT120的兩倍。Audio Research的小管都會有特殊橡膠的防震環,可防止麥克風效應,別以為是多的就拿下來喔!

08

05

06

07另一個配件盒裝的是各式文件,包括說明非常詳細的說明書、USB的驅動光碟、原廠保證書、QC出廠證明等等,此外還有遙控器、起子、調偏壓的工具、備用的螺絲、電源線等等

10

09機器本體的上方寫著GSi75需要600小時的熟化break-in時間,而且原廠建議因為是真空管機不要一直開機不關去break-in,要有耐性的每天 固定聆聽一些時間,自然的達到熟化所需時間,如何知道已經聽了多久?跟GS150一樣,GSi75的選單MENU有可以顯示使用時數的功能,因此用家可以 不用一直特別去記。G系列的手把有別於以前audio research的器材是在前面板兩側,其改在位於上方面板的兩側。前面板的左選鈕是輸入來源選擇,右選鈕是音量控制,中間顯示螢幕上方有五個按紐,從左 到右分別是POWER電源、NEMU選單、MONO單聲道、耳擴切換及MUTE靜音。

13

11

12在前面黑色真空管網罩的底部有著橘色的標籤,這是要鬆開螺絲打開上蓋後抽出的墊高透明條,為何要將蓋子墊高?我猜想是為了將來如果要運送時可以保護用吧,上蓋打開後就可以安裝真空管了

16

14

15GSi75的背面介面,包括4組RCA輸入,其中一組為MM/MC唱放,數位輸入部份則是一組光纖、一組RCA同軸及一組USB,其中光纖與同軸的解碼能力最高為24Bit/96kHz,USB則可到24Bit/384kHz及DSD 5.6MHz。

17喇叭輸出位於上面版,有4歐姆與8歐姆,主要看喇叭的平均阻抗比較接近那一個就接那一個先,若剛好喇叭是6歐姆,可兩邊都試試。

18安裝真空管我習慣戴純棉手套,以免真空管的玻璃留下汗或指紋,原廠都已經配對好了,在每一隻真空管上都有標記要插入的編號與位置(如圖中的V4),真空管多有防呆設計,記得看準後再插入,切記不要硬上。

19小心的將全部真空管都插上,至於上蓋要不要蓋回,就看家中會不會有人或寵物去碰到,或是有很多灰塵,MY-HIEND試音室因為很安全,加上不蓋可以看到真空管,所以就沒蓋回去了。

20全新設計的金屬遙控器,帶有一些復古感,跟G系列的風格一致,有部份功能是遙控器才能操控的,例如螢幕顯示的亮度、唱頭阻抗設定、唱放增益、升頻、數位濾波、偏壓、聲道平衡等等,所以遙控器是非常重要的。

21再來就是實際測試與試聽了!開機會有45秒的靜音狀態熱機與保護,關機時也記得先按MUTE靜音再關電源。

27

22

23

24

25

26USB DAC輸入

GSi75的功能很強大,我先使用MAC MINI當訊源,使用GSi75內建的USB DAC部份進行播放,記得輸入來源要選USB,播放時前方面板就會顯示目前播放歌曲的取樣頻率,要提醒的是GSi75有內建升頻(UPSAMPLE)功 能,需透過遙控器開關此功能,如果UPSAMPLE啟用時,前方顯示就會是384kHz或是352.8kHz,視原來訊號是48kHz或是44.1kHz 的倍數,升頻有升頻的聲音特色,是否要啟用大家可自己試試。

28真空管的味道真是迷人,GSi75的聲音融合的現代與古典,在溫暖的聲音中,還有良好的結像與空間感,透明度表現優異

29使用Audirvana播放軟體的畫面

30

32

31耳擴試聽,推動Sennheiser HD800也沒問題

再來試試GSi75的耳擴部份,其插座位於右側面板,在切換到耳機時,需按下前方面板的按紐,喇叭與耳機不會同時發聲的,使用HD800來試耳擴的推力是最快的,整體來說,走向與使用喇叭非常類似,耳機的優點在於細節與結像力的部份更為明確,GSi75也推的有聲有色,若真要雞蛋裡挑骨頭,就是低頻的量感部份略少一些,不過通常HD800這部份要好,大瓦數的獨立專用耳擴才有辦法的,如Eddie Current Balancing Act。

34

33唱放試聽

在CD還沒發明以前,音響系統的訊源主要是黑膠唱盤,因此早期擴大機大都會內建唱頭放大器,CD問市後黑膠聽的人越來越少,所以就把唱放的功能給拿掉了,不過近來由於黑膠市場又開始活絡,不少廠商又把唱放的功能加入擴大機中,這對歷史悠久的Audio Research來說根本不是難事,因為他們本來以一直有保留唱放的功能,GSi75的內建唱放透過遙控器可以設定唱頭的阻抗匹配及增益,這裡對應我的黑膠系統,我設定在100歐姆及High Gain高輸出。不意外的,GSi75內建的唱放不僅增益夠、而且動態有出來,這對不想再另外多買一台唱放的朋友來說,是非常便利的設計,而且水準一定夠,不用擔心!

37

34

35

36GSi75 的聲音依舊保有真空管機迷人的溫潤色彩,像老酒一般醇度高,色調鮮明。GSi75如同其同系列前後級GSPre和GS150一樣,具備比傳統真空管機更解 析、和更好的低頻速度及控制力,色調上雖然有溫潤特質,但並非超級濃郁的昏黃,我認為圓潤的成分較多,溫黃的程度已經沒有那麼誇張。GSi75在播放各類 型音樂時,都能得到相當好的音樂性,人聲的魅力毫無意外地充滿感情,在大場面的樂團演奏曲子中,更能感受到堂皇大器的聲音。

39播放很熟悉的陳潔儀<重譯>這張已經聽了無數次的專輯。GSi75給予陳潔儀更佳圓潤的聲線,音質既輕鬆又沉穩,很自然地呈現出歌曲的情感。在第9首的<遺憾>中,這些特點非常明顯,讓陳潔儀唱得更輕鬆自然,音場呈現適當的大小和距離,結像清晰猶如一把吉他和歌手就近在眼前練唱一 樣。

 

 

40狂野熱情的西班牙佛朗明哥曲風專輯, 這樣濃烈的曲風和GSi75的聲音色調不謀而合,重要的是GSi75還擁有很好的解析能力,能夠在豐富的歌曲演奏中還原現場該有的小細節。這張專輯和 GSi75都擁有很好的平衡度,每個聆聽者一定都會將重點擺在舞者踢踏木質舞台的聲響上,所以我播放時首先將音量調整到我想要的踢踏聲,再來聆聽其他頻段 的音量是否過量或不足。結果是在不同頻段上皆呈現合宜均衡的音量。

這張專輯中的聲音元素包含了非常直接的男女人聲、自然的彈指聲、拍手鼓掌聲(不是觀眾的鼓掌,而是融入樂曲打節奏的拍手聲),各式異常熱情的樂器和最重要 的舞者腳踏舞台的聲音。GSi75很漂亮地重播出這張專輯的所有特色,當樂曲到達高潮處時,所有元素都強烈地鼓動著彼此,整個聲音和場面都是非常豐富而且 快速的,GSi75對於場面的掌控和聲音自然的傳達都做得十分恰當。超級自然的鼓掌聲,比起很多專輯中觀眾虛假的掌聲而言真的是太不一樣了,讓我特地很專 心的聆聽和揣摩。以及直接不做作的人聲吟唱,到迅捷的吉他刷彈,重點的踢踏舞台已經重播出舞台的木質地板厚度和材質的感覺,就連舞台高度和中空的感受都一 清二楚,真的是很驚人的專輯以及器材搭配。

GSi75在色調上佔有優勢,一進入樂曲就已經將聆聽者拉入小酒館當中,音像的清晰度非常好,左中右位置很明顯,這除了GSi75有良好的解碼及擴大能力 外,專輯錄音真的很成功。GSi75將歌曲中歡愉的氣氛呈現的很優異,在腳踏的速度及控制力上也很不錯,踩下瞬間力道十足,收的時候乾淨迅速。整體的音樂 性和平衡度表現得令我印象深刻。

41李 小沛這張專輯中第一首演奏”十面埋伏”是非常乾淨而且解析度很高的版本。GSi75已經擺脫了過往真空管機的慢和糊的特點,增加了更多的解析能力。在這 首”十面埋伏”中,就有很好的呈現,撥弦細節清楚,節奏迅速,中高頻段慷慨激情而悅耳,圓潤的修飾能力讓樂器保有自己的自然聲音外,還能不聒不刺,低頻的 鼓聲昂然,扎實穩重。

 

 

42Jack Johnson的依 舊是輕鬆舒適的曲風,GSi75對於這類型歌曲有無窮盡的魅力。Jack Johnson雖然是走輕鬆曲風,但事實上歌曲收錄的細節聲音非常多,這也是為何他能維持一貫曲風而不令人厭煩的很大原因,每首歌曲除了寫意的歌詞外,還 有很多吉他演奏的細節、環境音效可以聆聽。例如第6首的有很多刷弦及撥彈的細微聲響,只要稍具水準的器材和仔細聆聽下都能很清楚的聽到。從之前的開始便一直都有這樣的特色,Jack Johnson在製作團隊在這方面的確相當用心地呈現,不亞於許多發燒專輯,也因為有GSi75這樣的好器材,更能夠將專輯帶到更好的高度,而非只存在於手機或電台中。

GSi75 還有升頻的功能,我仔細比較了升頻及未升頻的聲音。較明顯的改變是聲音的綿密程度增加了不少,原本乍聽之下以為是聲音厚了,仔細聽後發現是密度增加,無形 中給了聲音厚了些的錯覺。綿密精純可以說是升頻後的優勢,而升頻前的原始聲音則較為自然柔順一些。GSi75比起G系列的前後級組合,聲音和前後級走向並 無二致,但GSPre和GS150的組合在力量、控制能力、圓潤的音質和底噪上都更明顯的強勢。而GSi75長處是功能多,具有USB DAC,應用上更具彈性,性價比更高,而且擁有前後級的聲音特點,如對於綜擴有需求的人不能錯過一聽的機會。

44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