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Ayre總裁Charles Hansen

專訪Ayre總裁Charles Hansen(一)

在Ayre,Charles Hansen就是公司的靈魂,但這位資深音響設計師,卻非常的平易近人。每次在台灣採訪Charles,他總是西裝筆挺,現在到了Ayre在科羅拉多的家,Charles卻一身休閒裝扮,絲毫沒有老板的架子。結果是來採訪的我一襲正式西裝,反而和工廠的氣氛搭不起來。

與Charles Hansen的對話,對採訪者而言是件輕鬆愉快的工作,Charles非常健談,而且善於舉例譬喻,聊起音響的設計一派輕鬆自然,完全沒有生硬的電路理論。對於他所相信的信念,Charles完全貫徹到底,言談之間,充滿擇善固執的精神,並且擁有絕對的自信,自成一家之言。

關於Ayre與Charles Hansen的音響之路

U-Audio問:從1993年創業至今,Ayre推出了不少優秀的器材,能否和我們談談你個人投入音響產業的背景?

Charles Hansen答:
打從我有記憶以來,一直都非常喜歡音樂與音響。我記得早年父親擁有一部Dynaco的真空管機,還是買套件回來組裝的,不過他不准我們小孩子玩他的音響,而是把他淘汰的單聲道老唱盤拿給我玩。國中的時候我就經常「改裝」這部老單聲道唱盤,從電子學的入門教科書慢慢學起,套用在老爸淘汰的音響器材上面實做,從當中累積初步的經驗。

當地的音響店有人知道我懂得修音響,竟雇用我來當維修人員,那時候我得要騎腳踏車去上班,因為還沒到可以考駕照的年紀。在音響店工作期間,逐漸接觸到所謂Hi-End音響,像是Audio Research、Magnepan、Linn、Mark Levinson、McIntosh、JBL等等,都是當時很暢銷的器材,也代表當時美國市場上的Hi-End主流品牌。

雖然我很喜歡音響,但是大學的時候則是主修物理,這段時間的研究帶給我很多啟發。物理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非常合乎邏輯,讓我瞭解嚴肅的研究和分析的方法,但是,當我越用功學習,我越發現物理所能提供的答案很有限。事實上,現代物理所能瞭解的範圍,比起人類所不瞭解的範圍,相對起來非常有限,換句話說,物理學所能解答的問題只佔非常小的一部份,大部分的物理現象都還沒有真確的答案。

譬如數百年前就已經發現地心引力存在的事實,甚至可以精密計算地心引力對於物體移動的影響,但是究竟地心引力如何運作,依然缺乏真確的解釋。把這樣的道理放在音響上面,似乎也有相通的道理,雖然我們有許多可以測量音響器材性能的儀器,但實際上卻很難解釋能讓聲音變好的理由。

譬如Ayre所使用的調音木頭墊片,我相信全世界的儀器都不能告訴你測量起來有何不同,但實際上卻聽起來不同。接下來的問題,是調音木頭如果使用黑檀木或紫檀木,測量起來會有何不同?但實際上,只要材料換了,人耳就能聽出不同的地方。

又像現在如果我把Ayre正在研發的音響線材拿去給我的老師們看,他們一定會說:「線材怎麼會對聲音有影響?」在他們的觀念中,昂貴的線材和普通的線材測試數據應該差不多,理論上聆聽時應該沒有差異,但實際上我相信每一位音響愛好者都同意,不同的線材聽起來確實不一樣,這代表測試的方法一定有所不足,也就是說,我們在音響上面所不瞭解的部分還很多。

 

U-Audio問:所以你放棄了物理的研究,投入音響產業,就是為了解答「如何讓音樂表現更好」的謎題?

C.H.答:
社會經歷有時候是許多偶然的結合。大學畢業之後,我對於如何讓喇叭變好聽的設計有一些想法,當時想出了一套簡單的理論,可以讓喇叭達到全頻段的音樂表現透明無染,所以最早我投入音響產業是和好友Bob Grupp一起創立Avalon。Bob的專長是喇叭箱體,而我則是把設計理論化為實際。但是我必須承認,那時候我們兩個人都沒有生意頭腦,幸好很多朋友一起幫忙,才讓公司營運上軌道,譬如Richard Brodia和Jeff Rowland。

你應該知道Avalon的箱體採用完全不平行的設計,所以製作過程非常複雜,Bob後來覺得Avalon的音箱實在太難做了,所以把股份賣給Neil Patel。接著我和Neil合作了一段時間,從他身上學到很多關於聆聽與設計的觀念,這些寶貴的經驗,對於我後來創立Ayre有很大的幫助。我大約是1991年的時候把自己的Avalon股份賣掉,專心規劃自己想做的產品。

當我創立Ayre的時候,雖然在音響設計上有許多經驗,但實際上卻還不懂經營這件事,以為當上老闆就等於在做生意,但事實上Ayre開始的前幾年,我們做了很多不符合利基原則的產品。回頭想想,在Avalon時代我完全不懂生意,而Ayre剛開始的時候,我以為我懂得生意,但實際上還在學習,現在我比較清楚「大概」應該如何經營公司。所以設計擴大機和經營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而實際上我花了十多年,到現在才敢說「稍微」懂得商業運作的原則。

大約在1991初期我正式離開Avalon,同年夏天的時候開始策劃Ayre,年底大致成形,1992年開始設計並製作Proto type。其實我在擴大機上面的經驗,比起設計喇叭更多,而且我離開Avalon時簽署了競業條款,所以在一定的時間內(大約十年)不能製作喇叭,既然如此,很自然地,我選擇了擴大機的路。

U-Audio問:為何把公司稱為Ayre?有什麼特殊意義嗎?還是你特別喜歡英國詩人艾耶爾(也是Ayre)?

C.H.答:
說實話,Ayre這個字本身並沒有特殊的意義。作為長期的音響愛好者,我們希望製作出如空氣般透明純淨的音響器材,Ayre這個字的發音和Air很接近。但實際上為公司命名的時候,我們想的只是找沒有人註冊過的新名字,那是美國商業登記很重要的原則,要是商標和其他人重複,或者已經有人先登記,不管有沒有營運,都得要花錢買商標權,所以我們創造出Ayre這個新字,只是為了不和別人重複,取得獨一無二的商標。

 

專訪Ayre總裁Charles Hansen(二)

U-Audio問:1993年Ayre就確立了基本的設計邏輯:無負迴授、全平衡、潔淨電源這三大特色嗎?

C.H.答:
沒錯,而且我們至今依然以同樣的原則,讓器材精益求精。無負迴授是最早出現的基本想法,也是我長期相信的最佳線路。在無負迴授之外,我也相信全平衡線路是好聲的關鍵,因此在放大線路設計上面,無負迴授與全平衡就一直是Ayre的根本原則。至於音響電源供應的處理,就像飲料一樣,沒有潔淨好水,就無法調製出一杯好的飲料,電源就是擴大機的水源,必須潔淨無瑕,否則無法提供優秀的音樂再生。

這三項特點,長期以來就是Ayre的產品基本原則,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不會改變,各個世代產品的差別,只是隨著更多的研發投入,或是更優秀的元件出現,我們可以把這三件事情做得更好。

U-Audio問:因為要把產品做得好,所以成本也無法節省?

C.H.答:
確實,要達到全平衡、無負迴授與妥善處理電源供應,必須投入更多的成本,但是,說真的,我自己還是想著怎麼把產品做得又好又便宜,只是我現在還沒有想出來怎麼在製造與設計上取得平衡。坦白說,如果不計較成本與價格,對於設計者而言,其實比較容易,因為沒有成本限制,大可選擇當今最好的元件,或者依照計算選擇規格特殊的元件。我還是會努力想出怎麼做出符合Ayre的聲音品質,還能把價格壓低在一千美金以下的產品,目前我們只有AX-7和CX-7能夠把價格拉到合理的程度,但還是有可以努力的空間。但我也必須承認,要在很低的價格當中製作優秀的產品,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把產品做得又好又便宜,確實是設計者最大的挑戰。

關於負迴授的爭議

U-Audio問:迴授的使用在擴大機線路上,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適當加入負迴授,可以降低失真,但Ayre顯然是反對負迴授的族群。請問究竟音響迷應該如何看待負迴授這件事?

C.H.答:
我相信無負迴授的線路可以再生最自然與真實的音樂,這是長期以來的經驗,也是作為負責的音響設計者,必須清楚向消費者表達的理念。早在1920年代Harold Black就發現了負迴授,當時是為了應用在電話上面,因為長距離的訊號傳輸會產生很大的損耗,所以需要負迴授增加訊號強度。

用在音響上面,負迴授可以改善測量的數據,以擴大機為例,在線路上使用負迴授,可以有效的提高頻率響應、降低失真,輸出阻抗也會因此降低,技術上的規格都會因為負迴授而提升,所以目前大部分的擴大機都會使用負迴授,以有效提高測試規格數據。

使用負迴授會讓測試數據在帳面上更好看,但是儀器測量並不等同於音樂聽起來更好聽。在我的經驗當中,負迴授對音樂重播最大的影響就是暫態反應,有時候聽起來顯得更「刺激」,但在音樂表情上面,卻顯得不太自然。對於音響設計者而言,我必須承認如果只要追求帳面上的測試數據,負迴授當然是一個好方法,但是像我們推出的V-5xe後級,頻率響應達到200kHz,在100瓦輸出時失真率達到0.001,既然無負迴授線路能夠達到這麼優秀的數據規格,實在沒有理由使用負迴授。

關於是否使用負迴授的問題,我認為這並不是絕對的真理,而是設計者的選擇,或者可以說是音響設計的堅持。我相信負迴授會影響音樂再生的暫態反應、速度、時間相位,所以所有Ayre器材都完全捨棄負迴授的設計,這是我個人的信念,也是Ayre堅持的設計原則,這是觀念尚無法妥協的事情,答案黑白分明。

但是我反對「白煮蛋加鹽」這種似是而非的行銷論調,就是把負迴授比喻為調味用的鹽,早餐吃白煮蛋如果完全不加鹽,根本就沒味道,要是加入很多的鹽,又會太鹹不好吃,但加入適當的鹽,白煮蛋也會變成人間美味。抱持這種講法的人說負迴授就像是白煮蛋的鹽,適當的使用就能表現出音樂的美味之處。在我的經驗當中,負迴授並非如此,從來都沒有最佳化的數值可以達到清水變雞湯的神奇效果,所以我決定追求純粹的答案,完全捨棄負迴授。

因為我自己不相信負迴授能讓聲音變得更好,所以Ayre完全捨棄,而另一個極端則是相信負迴授,盡可能地大量使用。不管設計者認為負迴授好或不好,應該擇一而行,要不就捨棄,要不就大量使用,我不相信所謂少量使用負迴授的理論。對於負迴授這件事,我認為只有絕對的好與不好,認為負迴授不好,那就要完全去除,如果認為負迴授好,那就大量使用,沒有所謂「用一點點會更好」的中間路線。我知道有其他設計者特別喜歡負迴授,並且致力於此,設計出測試數據非常好的器材,我非常尊重這些音響同業,因為他們願意為了自己的信念而努力。但是在Ayre的器材上,負迴授是必須捨棄的大敵,也是觀念的絕對值。

 
關於全平衡線路

U-Audio問:全平衡線路是Ayre的另一項設計特點,請問Ayre的器材採用平衡連接比非平衡好聽?

C.H.答:
當然,我建議所有Ayre的使用者都採用平衡連接,絕對比非平衡的表現要好。我會裝上RCA只是為了方便用家搭配器材,而MX-R就只有平衡輸入。實際上,所有的RCA輸入,第一關就會進入差動線路,然後一路到底都是平衡,即使採用方便的RCA,我們還是盡可能轉化為平衡。

所謂全平衡的線路,代表對稱的正負半波放大,可以有效降低線路的共模失真(CMRR),這是我們在教科書上面可以學到的「常識」,但音響的聲音表現,經常不是教科書可以解釋的現象。譬如我們常聽到關於小功率真空管機和大功率晶體機的比較,有些人說小功率管機雖然輸出不大,但有時候聽起來比起大功率晶體機還要有力。大部分推挽放大的管機,由一對真空管負責正負半波,這和全平衡線路有異曲同工之妙。我之所以選擇全平衡線路,除了線路上的優點之外,最重要的理由還是全平衡線路聽起來比較好。

全平衡線路的缺點就是昂貴的成本。全平衡代表元件數量要多出將近一倍,而且必須嚴格配對,降低元件之間的誤差。很多人都以為全平衡就能消除噪訊或失真,其實這並不等於超低的噪訊或失真,尤其我們又採用無負迴授線路,所以Ayre和別人競爭的關鍵並不是測試數據,而是聲音品質。

全平衡線路設計起來並不是特別困難,但製作卻非常昂貴,對稱的正負半波放大,線路可以畫圖計算,但是零件可就不是那麼簡單了,每一個元件都必須經過測量、配對,所以全平衡不僅元件增加一倍,全手工檢驗配對,才是真正的成本所在。可是為了解決元件誤差所引起的微小失真,100%檢驗是絕對不能省的工序。

所有出廠的Ayre器材都有完整的紀錄,標示電子元件的數值,當客戶需要維修時,我們會依據序號查詢出廠資料,提供數值最接近的維修零件。像我們最新的「Evolution」版本,原有Ayre的客戶可以升級,我們也是從產品序號查詢資料,針對不同時期的元件數值,配對提供升級所需的零件包。美國的用家可以直接送廠升級,但國外的用戶則必須透過代理商處理,因為「Evolution」的升級必須安裝新的元件,我們會要求各地的代理商提供專業的服務,甚至親自去當地指導正確的升級安裝程序。

關於電源供應:Ayre Conditioner

U-Audio問:在電源處理上,Ayre經常使用扼流圈(Choke)與所謂「Ayre Conditioner」,道理何在?

 

C.H.答:
無論如何用心製作電源供應,可以達到很好的境界,但是無法達到完美的境界,總是會有微小的瑕疵存在,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現有技術的限制。Ayre Conditioner本身的效果很像電源線加上鐵環,可以吸收RF干擾,轉化為熱能釋放,提高音樂的純淨度,但是鐵環的問題在於長期使用以後會感磁,一旦鐵環感磁,就會讓聲音聽起來沈悶而缺乏活力,如果你使用消磁器處理,短時間內可以解決問題,但過幾天之後感磁的副作用又會發生。

Ayre Conditioner的功能很類似鐵環的功能,可以吸收額外的干擾,轉化為熱能釋放,但是卻沒有任何感磁的副作用。事實上,Ayre Conditioner是目前我所能發現唯一沒有副作用的電源處理,所以我們也設計了獨立的電源供應器,裡面裝置了獨立的Ayre Conditioner。

 

 

 

專訪Ayre總裁Charles Hansen(三)

U-Audio問:在Hi-End音響業界這麼久,你認為優秀的音響器材應該具備怎樣的特質?

C.H.答:
很簡單,我認為好的音響,就是要讓所有的音樂播放起來都很好聽,無論錄音品質如何!長期以來,我們都接受了一項命題,或者說是Hi-fi音響的迷思,大家認為不好的錄音,聽起來就會難聽,而好的錄音就會好聽,但是我要鄭重聲明,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而我在MX-R上面的研發努力就是要證明好的擴大機,無論錄音如何,都必須悅耳動聽。

(停頓沈思)我現在想不出比較好的譬喻,但是我的立論是不好的錄音,會引發更多擴大機上面既有的缺點,所以音樂的重播會變得很糟,差勁到不堪入耳,所以我們要回到擴大機本身的問題來考慮,想辦法減少放大過程當中產生問題。
讓我們回到錄音的本質,每一張唱片的製作過程當中,要經過許多階段,從樂團安排、麥克風架設、配線、錄音、混音、母帶製作、壓片等等,每一關都可能牽涉不同的技術人員,任何瑕疵都會在當中發生,所以我們才會說優秀的錄音得來不易。但是在放大的過程當中,擴大機本身如果存在不好的因子,不好的錄音會讓這些問題更為嚴重。

有些音響評論會說:「這部擴大機太好了,所以你連錄音當中的瑕疵都聽得清清楚楚!」這個道理真是讓人費解,為什麼愛樂者花錢投資音響器材,竟是為了聽清楚錄音當中的瑕疵?這不合邏輯,從頭到尾的錯,我們怎麼告訴消費者,花了30,000美金的音響系統,只有少數優秀的錄音可以聽,怎麼說都不對。但是我又不希望設計出有音染的器材,像是單端直熱三極管,當中存在很多二次諧波失真,解析力不夠好,驅動力也有限,但可以讓所有音樂聽起來悅耳,這是用音染改變音樂本來面貌,好聽卻不真實。

當我想通了「好音響必須讓所有的唱片都聽起來好聽」的命題之後,MX-R的設計過程就大幅度提高聆聽測試的比例,我一直不斷聆聽,直到發現聽起來不好聽的唱片,找出不好的問題所在,反覆修正調整,所以這部MX-R後級前後花費四年多的時間來研發。在MX-R我們達到的成就,是要維持擴大機既有的強大驅動力、高度解析、高度透明感與動態對比,但即使遇到不好的錄音,依然可以擁有高度的聆聽樂趣,即使你知道錄音本身有些瑕疵,但音樂依然悅耳。

U-Audio問:這麼說起來,儀器測量在Ayre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

C.H.答:
設計時我們使用非常數學的方式,仔細計算各個環節的相互影響,但同時我們非常重視聆聽測試。有點像是現代物理學,我們以為大家完全懂得原子裡面的結構,但事實上不然,到現在發現的結構越來越複雜,但是大家瞭解越多,就知道現代物理學的限制在哪裡,甚至認為我們所理解的物理學,比我們所不瞭解的真相還要少得可憐。

這和音響的設計很類似,當大家都知道基本的線路原理之後,似乎一切答案都很清楚,但實際上每一家音響廠商做出來的器材,聲音聽起來都有差異,表示測量的手段不足,無法清楚從數字來描述音樂重播的品質。

在我認識的設計者當中,有些人非常喜歡儀器測量,有些人則特別喜歡聆聽測試,舉例來說,像是Jim Thiel(Thiel喇叭的設計者)就是非常重視測量的人,而且做出非常好的喇叭。但David Wilson就是特別喜歡聆聽測試的另一個極端,譬如最近Wilson Audio推出的Max 2喇叭,在TAS和Stereophile都有試聽報告,尤其Stereophile,主觀試聽評論寫得非常好,甚至說是他們聽過最好的喇叭,但是在測試圖表上看起來卻不怎麼樣。在重視儀器測試與聆聽測試兩個極端之間,設計者必須做出取捨,我盡可能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U-Audio問:所以比較適合Ayre擴大機搭配的喇叭是……?

C.H.答:
這個問題很有趣,每一款喇叭都有自己的個性,但是在我的設計當中,Ayre擴大機可以搭配任何喇叭,並且獲得很好的效果。關於搭配的問題,舉例來說,單端三極管搭配某些高效率喇叭,播放弦樂四重奏時真是好聽得不得了,但是換上Led Zeppelin,聽起來就非常糟糕。

在我設計的過程中,各種音樂類型的播放都必須要達到Ayre設定的水準。就像花生醬加上巧克力是土司麵包的絕配,但人不能只吃花生醬巧克力配麵包,音樂也是一樣,我們不能要求使用者只聽某種類型的音樂。Ayre所設計的擴大機,一定要能重播各種類型的音樂,而不是某些音樂表現很好,其他音樂難聽的擴大機。所以Ayre的努力,都是要讓擴大機可以搭配任何喇叭,並且播放任何類型的音樂,都能表現悅耳動聽的內涵,同時維持音響所要求的動態、解析與透明度。

關於數位訊源的想法

U-Audio問:去年Ayre推出了SACD唱盤,你對於數位訊源未來的發展看法如何?

C.H.答:
關於DSD,我並不認為是最終的數位解決方案,到目前為止,PCM的發展已經到非常成熟的階段,而音響設計者可以針對PCM所公開的技術規格和特性,製作最佳的改良版本,但是DSD卻完全無法調整,因為技術規格並沒有完整的揭露。此外,在PCM錄音的過程當中,錄音工程師已經非常熟悉PCM,經驗豐富,他們多半有獨門的處理手法,以達到最佳的PCM錄音。但如果你要製作一張DSD錄音,即使像是Telarc這樣的大廠,他們只能使用Sony或少數公司推出的DSD錄音器材,而且幾乎不能做任何修改。

如果你到錄音室裡面看,即使他們使用完全符合DSD錄音的規範,在執行細部調整,譬如音量的平衡時,他們竟然要把DSD轉成PCM,然後再回到DSD,這不是很詭異的情況?此外,DSD還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高頻噪訊很高。所以當你把DSD轉到PCM的時候,必須大量濾除這些高頻噪訊。在美國,還是有像Mark Levinson這類大力鼓吹DSD,認為PCM已經過時,只有DSD錄音最好的人,但是我並不同意這樣的看法。

事實上,過去十五年以來,絕大部分的錄音全部都採用PCM規範,而全世界所有的錄音室,都具備完整的PCM編輯與處理設備。現在我們看到DSD錄音出現,錄音室想要製作DSD錄音的SACD,代表他們必須把原有的PCM設備全部丟掉,換購全新錄音設備。即使只使用PCM,如果你聽過24bit/192kHz的錄音,你就會知道錄音效果有多好,所以我並不認為SACD是最終的答案。

此外,規格戰並不是今天才有,在唱片的時代,Columbia有33 1/3轉的LP,而RCA有45轉的規格,當年也是進行規格之戰,但決勝點在於究竟唱片是否能裝進「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所以Columbia的33 1/3轉勝出。SACD似乎沒有類似的特徵,能促使消費者改變購買習慣。或者說,我認為DSD根本是Sony和Philips想要保住高額授權金的「陽謀」,當年他們在CD的規格上賺了很多錢,到現在還在收費,所以他們想藉由DSD再一次壟斷數位規格的市場,但是我不認為他們會成功。

如果仔細思考DSD的內涵,你會發現DSD其實比較像是行銷用詞,而不是技術的專有名詞。問任何一位錄音工程師有關PCM的內容,他們隨時可以告訴你一連串完整的數位運作原理,但是問他們有關DSD,或許答案會是頻寬更高,或是取樣頻率更高,但是技術上和PCM究竟有何根本差異?所以我認為DSD比較像是為了保障權利金收入的生意手段。

但是我也必須承認,SACD聽起來確實有優於CD之處,我認為答案是他們使用比較好的A/D轉換,提高錄音的水準。你還記得1990年代推出的HDCD嗎?當時Keith Johnson確實讓許多人驚訝,HDCD竟然比CD還要好,但答案就是在專用的晶片,而且在製作時更為用心。Sony也非常厲害,為了SACD,找到加拿大的Ed Meitner,設計更好的A/D與D/A以提升聲音的品質。答案並不是DSD或SACD更好,而是他們在更前端解決了訊源的問題。

 

U-Audio問:可是Ayre依然推出了自家的SACD唱盤?

C.H.答:
我們推出SACD/DVD-A兼容唱盤,是為了因應市場的需求,其實我們等了很久,主要是等待軟體,剛開始的時候SACD唱片很少,唱盤和唱片的價格都很高,現在已經有合理數量的SACD專輯,而且價格也沒有過去那麼高,市場開始有需求了。你還記得以前我們推出的D-1 DVD-A唱盤嗎?即使到今天產品推出時間已經超過五年了,在美國還有音響雜誌把D-1列入當今最好的DVD唱盤之一,不過我必須承認,D-1在市場上賣得並不好。

Ayre最成功的數位訊源,應該是CX-7,我們用合理的架構,適度降低成本,提供市場優秀的中價位產品,相同的產品設計概念,延伸到CX-5xe上面,我們捨棄了一些會大幅提高產品售價的功能,譬如視訊的輸出,要達到高品質視訊處理必須增加額外的模組,這部份省下來,不僅成本降低了,也因為省略處理視訊高頻訊號的線路,內部干擾也降低了。

U-Audio問:在數位訊源的設計上,你認為好聲關鍵在哪裡?

C.H.答:
數位訊源包含數位與類比兩段技術,當然這兩個部份都很重要,可是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數位濾波。其實數位濾波影響音樂個性,並不是Ayre最先發現,實際上是Wadia最早嘗試。Wadia證明了數位濾波對音樂再生的影響,十幾年前他們的產品就已經有數位濾波切換的設計,我認為Wadia的發現是正確的,所以在Ayre的數位訊源上面,我特別提供不同的數位濾波選項。

CX-7e與C-5xe背後都有兩個濾波選擇開關,一個稱為「Measure」,一個稱為「Listen」,其中Measure的濾波滾降陡峭,非常乾淨,而Listen則滾降較為平緩,在大部分的Burr Brown的數位解碼晶片裡面都有濾波開關,Ayre只是找出適當的模式,讓使用者可以切換比較。我認為Listen檔位聽起來比較悅耳,但要如何選擇,我想答案交給使用者來判斷。

U-Audio問:未來是否有可能發展出「超級晶片」,能夠讓MP3的重播效果接近CD?

C.H.答:
我想晶片的發展非常快速,任何事都有可能,我沒有任何預設立場。不過未來數位訊源的答案應該在去除「移動式光學讀取機構」!譬如iPod,4G的記憶體等於8張CD以完全不壓縮的方式紀錄,而且去除了移動式光學讀取機構。目前iPod Nano的售價大約一百多美金,如果我湊了十部iPod Nano,等於可以容納800張無壓縮的CD,而且完全沒有移動式光學讀取機構所引起的問題。

移動光學式讀取機構一直是CD讀取的問題所在。但是卻沒有很有效的解決方法。大家都知道,沒有一張CD是真正平的表面,所以轉動時一定會有高低起伏的問題產生,這和LP的問題一樣,VRDS的轉盤系統是少數注意到這個問題,並且認真地由設計上降低問題影響的工業製品。在設計Ayre的CD訊源時,我們本來想要向TEAC採購VRDS轉盤,但是他們卻開出天價,每個VRDS轉盤要價4,000美金,每次最低採購量需要50個,等於一筆採購單需要200,000美金。

如果Ayre採用了VRDS,就算不賺錢,現有的價格都要增加至少4,000美金,而VRDS只是降低CD不平整的問題,無法根本解決,但是如果把4,000美金拿來買像iPod Nano所使用的4G記憶體,可以買40套,還可以解決移動式光學讀取系統。不過我很清楚,數位訊源的發展,未來將逐漸淘汰「移動式光學讀取系統」,轉向在記憶體上面儲存大量的數位音樂。

關於喇叭的設計?

U-Audio問:幾乎每個人都會問你,離開Avalon之後,Ayre會不會投入喇叭的領域?即使Ayre專注在擴大機這麼久,大家還是很好奇,Ayre會不會推出自家喇叭?

C.H.答:
幾乎我們每次見面,你都會問同樣的問題。我的回答還是一樣:「任何事都有可能!」事實上,市面上真正好的喇叭並不多,有很多人都是拼湊出看起來像樣的產品,但卻缺乏音樂的內涵。今天你在工廠裡面也看到「部分」與喇叭設計相關的測試儀器,但是我只能說整個喇叭的計畫還在很初步的階段。而且,這幾年來Ayre在擴大機和訊源的領域,市場反應非常好,我們幾乎挪不出時間來設計喇叭,所以我現在還是把所有的焦點都放在擴大機上面,像是新的Evolution版本,就是Ayre對用家的長期承諾。所以短時間內大家應該不會看到Ayre推出喇叭,就算我們真的要推出喇叭產品,也肯定和現有喇叭的設計非常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