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流與真空管雙劍合璧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DAC

【全文輯錄自「u-audio音響共和國」】

20120823_01

如果把Reference DAC也算進來,Audio Research已在不算長的時間內,接連推出三部DAC類的產品,包括DAC8 USB DAC以及內含DAC8的DSPre前級,可以想見這間才度過四十週年慶沒多久的老品牌Audio Research對數位產品的重視。這樣的迫切性其實可以理解,畢竟真空管是歷經百年以上的電子元件,至今在電路上能做的突破已然有限,但串流播放正蔚為 主流,未來還有無限可能,確實應當趕上這般主流列車,躋身領先集團才是。Reference DAC正是這樣思維下的產物,不僅是一部全功能DAC,更包含了網路串流播放功能,以及前旗艦前級Reference 5的放大電路,可說是目前最重量級的串流播放器之一。

經過串流播放達人悉心調校

這次 Reference DAC(以下簡稱Ref DAC)的試聽工作是在台北市民生社區的非常音響進行。事實上,之前Reference DAC的正式發表會便是在非常音響舉行,因為老闆蘇廉能先生在串流播放領域浸淫已久,手上實際使用過的播放機不在少數,因此藉助其豐富經驗來讓 Reference DAC有最完美的發揮。從外觀來看,Ref DAC和Reference 5前級是用同一個機箱,按鍵、旋鈕的佈局不變,但把長形的顯示屏換成方形的全彩顯示螢幕,方便容納更多資訊。對串流播放機來說,這個顯示幕有其必要性,一 些基本操作或設定必須透過它來完成,而這也正是串流播放機的功能比USB DAC強大得多的原因。

20120823_02

到底這兩者有何不同?簡單地說,USB DAC必須藉由電腦才能完成播放與操作的動作,但串流播放機基本上就像是把電腦和USB DAC裝成一台,接上網路線或裝上Wi-Fi天線就能播放。電腦在操作時必須透過鍵盤與滑鼠,或是運用能上網的手機或平板電腦等隨身設備,然後安裝相關的 App來控制。串流播放機則一定要搭配手機或平板一起使用,因為如果只用播放機面板的小螢幕來操作,動作會慢到讓你受不了。不過,電腦加USB DAC的方便之處是你可以把音樂檔案存在電腦硬碟裡,可直接播放,但大多數的串流播放機都不含硬碟(這部Ref DAC便是如此),因此必須再準備一台NAS(網路儲存裝置),你的音樂檔案才有儲存的地方。有趣的是,根據蘇老闆的實戰經驗,他說就連NAS也會影響聲 音表現,在他實際用過多種品牌的NAS之後,他現在店裡用的是Iomega的NAS,而不是某些大品牌、多功能的產品,而且Iomega價格不貴,聲音表 現還更好。

20120823_03

連iPhone也整合進來了

在網路連結方面,Ref DAC除了可以透過RJ45網路線連網,也支援Wi-Fi無線網路,不過顧及連線品質與傳輸穩定,普遍建議還是透過網路線比較好。除了串流播放,Ref DAC也支援所有的數位傳輸介面,諸如S/PDIF RCA、BNC、AES/EBU、Toslink以及USB 2.0HS等一應俱全,面板上還能插USB隨身碟。更棒的是,Ref DAC還可以直接連結iPhone / iPod / iPad,而不需dock,只要將iPhone連接線插入Ref DAC背後的USB A插槽即可,此時就能透過Ref DAC面板的螢幕與按鍵,選取並播放儲存在iPhone內的音樂檔案。這時iPhone只是「儲存裝置」而非播放器,聲音當然優於用iPhone播放。

20120823_04

再回到Ref DAC的USB DAC功能。先前Audio Research曾推出過DAC 8這部高檔USB DAC,可想而知Ref DAC的USB DAC功能也不會差到哪裡。它能支援USB 2.0HS高速傳輸,最高可播放24bit / 192kHz高解析FLAC檔案,至於像是MP3、AAC、Ogg Vorbis、LPCM、WMA-9、ALAC及AIFF等檔案也都支援。不過,如果你有需要用到USB 2.0HS傳輸,必須為你的電腦安裝Audio Research自行撰寫的驅動程式,PC或Mac都要裝。

20120823_05

在DAC部分,Ref DAC也配備Audio Research的Quad DAC技術,達到雙單聲道全平衡輸入。它同時也內含雙主時鐘系統,可單獨針對44.1kHz與48kHz這兩種取樣頻率,以及其倍頻(44.1/88.2 /176.4與48/96/192兩種)來進行時基校正,並提供升頻功能,而無須透過演算法為之,時基更為精確。

旗艦前級加身

類比放大部分則是Ref DAC的「強中之強」了!基本上Ref DAC就是把Ref 5前級裝進串流播放與DAC功能,Ref 5是Audio Research的前旗艦耶!因此有了Ref DAC完全不需要前級,可以讓系統簡化再簡化,又不需對聲音妥協。每聲道使用2支6H30雙三極管構成全平衡電路,電源部分還有1支6550C與1支 6H30。額定輸出2Vrms,最大輸出可達17Vrms,對於前級來說是綽綽有餘了。

20120823_06

20120823_07在控制上,像Ref DAC這樣的串流播放機,必須要有手機或平板的app軟體,透過家中的無線網路遙控,這樣用起來才方便。這一部份Audio Research還未開發出自己的app,因此蘇老闆就先用PlugPlay這個app,它支援UPnP,安裝在iPad上就可以操控Ref DAC,不過PlugPlay沒辦法遙控Ref DAC的音量,只能透過遙控器來調整。另外,PlugPlay也有Android版,因此Android的隨身設備應該也可以使用。

20120823_08試聽就在非常音響的聆聽室進行,我把常聽的音樂裝在USB隨身碟裡帶去,然後讓蘇老闆存進NAS,就可以透過網路串流來試聽。當天搭配的系統包括 Audio Research Ref 75後級推Gato Audio FM-6落地喇叭,以及Avantgarde XA-Power後級推PMC PB1i Signature喇叭,比較之下,後者似乎比較能夠表現出Ref DAC的厚實低頻規模感,而且我對PB1i Signature也比較熟悉,因此選擇XA-Power推PB1i Signature配Ref DAC。

20120823_09

 

優異的分離度與層次感

20120823_10試聽過程中,得到的第一個印象是Ref DAC有著非常優異的分離度與層次感。例如齊柏絲坦與Cord Garben合奏布拉姆斯D大調鋼琴協奏曲四手聯彈版,這是兩個人四支手在一部鋼琴的鍵盤上彈奏,同時間最多會有20個音粒出現,可以想見音樂應該相當複 雜,但透過Ref DAC的重播,聲音仍舊很有條理,每個聲部相互應和,互為幫襯或主角,層次清晰而分明。另外,我還感受到芬芳豐潤的木頭味,這來自每顆音符完整的共鳴感, 然後延伸出自然又清晰的尾韻。我想,如果缺少了優異的厚度與韻味,又沒有清晰的聲底與豐富層次,我一定沒有辦法聽到這樣的聲音。

20120823_11清晰的分離度與定位,我在Artemis弦樂四重奏演奏舒伯特作品第15號的CD上再度體會到,而我又感受到Ref DAC的另一個優點,而且是很重要的、高階機種才會有的優點,那就是自在。雖然曲勢高低起伏,時而悠揚,時而緊迫,但Ref DAC總是好整以暇地演繹出這些變化,樂聲毫無壓力,高頻親切可人毫不緊繃,造成壓力的只有音樂中某些段落該有的音樂氣氛,如實還原音樂原有的面貌。又例 如Artemis弦樂四重奏詮釋皮亞佐拉的作品,弦樂線條滑順柔韌又不失緊緻的質地,尤其高頻不會過細,因此絕無毛燥與火氣的成分,又能兼顧直接迅捷的力 量,讓探戈音樂聽起來特別有Fu。

魚與熊掌得兼

20120823_12接著來聽個發燒片,我選了新加坡歌手何芸妮以爵士風格重新詮釋鄧麗君成名作品。仍然可以感受到Ref DAC的厚聲的成分,但歌聲中嬌媚細嫩依然維持著,不同的是喉音與氣音較不被強調,而是韻味的比重較高。值得一提的則是人聲的實體感,這是管機的強項,而 Ref DAC更是把這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我聽到何芸妮的音像不僅大,而且十分浮凸,因此她的歌聲在同樣也不小的伴奏樂器的簇擁之下,在一個被豐富而飽滿的聲音 填滿的音場中,她的聲音依舊跳脫於音樂背景中,親切地向我歌唱。聆聽音響的樂趣莫過於此。

20120823_13最後播放The English Concert室內樂團演奏巴哈的小提琴協奏曲,低頻線條的質感真好,既輕柔又厚重,帶出數字低音應有的韻律。我以適當的音量聆聽,為的是不影響蘇老闆和 來訪客人的交談,但即便音量不大,我仍可感受到不錯的動態起伏,以及由弱至強的豐富對比與層次,音樂畫面十分鮮活。我想,Ref DAC給了真空管迷一個好選擇,也給了想精簡系統,卻又不想對聲音妥協的發燒友一個好機會,讓你同時擁有音響發展史上的瑰寶與最先進便利的播放方式,又得 到了絲毫不需質疑的聲音表現。

 

20120823_15

20120823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