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於1970年的Audio Research今年正逢創立滿50週年,品牌活力100分,除了堅持自家產品全數於美國研發與製造,在過去也曾推出過不少被譽為經典的真空管機,造型從早期略微傳統的樣貌,不斷翻新迎合更為現代感的設計。最新的Reference REF 160S,就完全顯現出Audio Research過去幾年在造型上的突破,以簡潔俐落的金屬線條,搭配亮白色的功率指針,給予聽者不同過往的視覺感受。
160S的外型與先前的單聲道REF 160M大致上相同,在顯示板以大面積的白色LED燈光,襯托出面板上的功率指針。我向來認為在擴大機上增添功率指針是一件很迷人的事情;看著指針隨著音樂的動態起伏而左右擺盪,那種將音樂「視覺化」的體驗,確實比起多數後級採用冷冰冰的金屬機箱,還來得有溫度許多。
在REF 160S的機身上,您同樣可以看見Audio Reference經典的金屬手把,但與REF 160M較為不同的地方,在於原廠參考了REF 160S的重量配置,在器材前後方,都各配置了一對金屬手把。如果您在家中想要搬運REF 160S,兩個人前後一同施力,就會顯得方便許多。再來,REF 160S的散熱風扇位置也改變了,從REF 160M原本的機身後方,改為藏於機身底部,這能快速消散真空管所帶來的機身熱度,將風扇從機身背後改為機身下方,在視覺上比起REF 160M簡潔不少。
▲不同於160M僅有在面板前方設計了手把,本次原廠在160S前後都各配置一對金屬手把,這在搬運時將會更為方便。同時160S的風扇也從160M原本的背面改為機身下方,這可以快速將真空管的熱氣有效率的排出,同時在視覺上也會顯得更顯簡潔俐落。
在過去,Audio Research對於真空管的篩選自有一套標準,通常只要選定之後,更換的機率不大。REF 160S所採用的四根6H30驅動管,搭配八根(每聲道四根)KT150功率管,都是在過去Audio Research經典管機裡常見的真空管類型,與REF 160M採用是相同製品。REF 160S每聲道可輸出的功率為140瓦(20Hz-20kHz頻寬),這對於真空管機來說是相當可觀的數據。
老實說,真空管機的線路設計可變化的空間有限,大多廠家都是將聲音品質放在真空管的篩選與線路製作的嚴謹紮實程度,但即便如此,REF 160S還有一項特殊設計,那就是它可以讓用家自行選擇兩種不同的工作模式來聆聽。第一種是三極管模式(Triode Mode),此時每聲道的輸出功率會落在約70瓦,音質表現會更為細膩,音色偏柔,適合聆聽小編制的室內樂或者爵士人聲。
要切換工作模式,用家只要在面板前方的按鈕上就能直接進行。在三極管模式下,面板上的燈號會顯示為藍色,當切換為五極管,燈號會顯示為綠色。有關於這兩種模式的聽感差異,我保留到器評文末再與讀者分享。
再次前來鈦孚進行外燴
近期筆者來鈦孚音響進行外燴的機會變多了,但每次來這裡,朱總搭配的音響器材都不盡相同,剛好可以在同一個空間中,感受不同音響器材帶來的聽感變化。上回來這裡聽的喇叭是Dynaudio New Confidence 60,這次的參考喇叭換成體積小一號的New Confidence 30;類型同樣為落地式設計,但低音單體的配置數量與尺寸更小一些。本次的前端器材搭配則與上次相差不遠,前級同樣為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數位訊源則換成Reference CD6SE。
值得留意的是,過去幾次前來鈦孚音響做外燴,現場搭配的都是Audio Research單聲道後級擴大機,這次是第一次在同一個空間中聆聽立體聲後級,這會削弱在聽感上的滿足度嗎?我要很肯定的說不會,而且單就REF 160S當天所展現出的音質表現,我甚至認為是過去幾次來鈦孚音響外燴裡,「音樂感動指數」最高的一次。為何會如此?老實說我也不清楚,音響搭配有時候很巧妙,明明是同一個品牌,但只要在不同型號上做交互搭配,就能產生不同的音樂平衡性與聽感變化,這也是音響搭配好玩的地方。我僅能針對當天實際聽到的音質表現來與讀者分享,當然,當天愉快的聆聽體驗,也絕對與本次要評測的REF 160S脫不了關係。
每次評測管機,個人私心都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聆聽音樂的感動程度必須比同價位的晶體機還來得優秀。如果聆聽管機的音樂都不比晶體機還來得感人,會隨著時間拉長而減損真空管壽命的管機,還有什麼比晶體機更值得購買的道理?REF 160S不僅是一部聽了令人難忘的真空管後級,它能夠賦予音樂那極為活生鮮甜的特質,更是個人認為一般晶體機難以模仿的聲底,一旦您能夠從中聽出差異,再回去聆聽一般的晶體機,總會覺得音樂裡少了什麼,要讓人不對管機「起心動念」也難!
聆聽Paul Motian吹奏出的薩克斯風,我第一個感受到的就是健康飽滿的音質,形體浮凸,而且輪廓有形有體,不渙散。薩克斯風的音色呈現是金黃且醇厚的,散佈在形體周圍的顆粒感特別清晰,而且能夠隨著吹奏的能量,自然的散佈在空間裡,就跟現場聽見的空間感一樣真實。明明這次聆聽的參考喇叭比上回評測的New Confidence 60還小一號,但在REF 160S每聲道140瓦的驅動下,那種不發吹灰之力就能讓音樂細節自然飄散的寬鬆能力,聽起來還是有模有樣,這令我十分訝異!
這張專輯我還聽見什麼?我發現這部REF 160S真空管後級,雖然每聲道備有140瓦的輸出功率(當天我是先以五極管模式開始聽),但聽見的音質卻一點都不粗獷毛噪,細緻程度好得令人難以置信。例如當我在聽見Brad Mehldau隨性演奏的鋼琴演奏,那精實又通透的觸鍵質感實在沒話說,即便位於音場末端,以伴奏姿態陪襯前方主要的樂器演奏,Brad Mehldau帶有才氣的浪漫,在160S的放大下,還是讓我聽見清晰又帶脈絡的演奏表情,完全不會被其他樂器所掩蓋。
又例如爵士鼓敲打鈸響的金屬細節,REF 160S表現的質感也非常棒,呈現出的細緻感高級富有光澤,在漆黑背景的襯托下,我還可以感受到鈸響帶有金屬亮度的顆粒感。總之,這部後級特別善於表現出樂器音色的美質,只要能發出光澤的聲響(例如一開始的薩克斯風與鋼琴),REF 160S都讓這些樂器如同重新擦拭過的高檔瓷器一般,給它一盞燈光便能自帶光澤,而且音場的透明感不暈黃、不懷舊,走的是一種高級的通透感,這在真空管的領域裡確實不多見。
而且我必須提醒,目前聽到的這還是效能全開的「五極管模式」啊各位,不知道之後解開三極管封印之後,音質還能有怎樣的提升效果?沒關係,我有一整個下午的時間尋找答案,讓我繼續聽下去。
我知道REF 160S的聲音動態很強,我也就不客氣放了MA錄製的「UP & Down」。錄音中僅有一把低音貝斯與鋼琴,但鋼琴演奏的音樂動態特別強,REF 160S是一部真空管後級,它的低頻控制力可以完整展現鋼琴強悍的聲音能量嗎?這個問題在鋼琴一登場之後,立刻煙消雲散。鋼琴碩大的形體,很自然的被呈現在音場裡,鋼琴演奏的質感特別真實,尤其是中低音域迷人的木頭味,聽起來有著溫潤寬鬆的味道,低音觸鍵的能量感與細節表現也絲毫沒有被遮蔽,這為鋼琴打下良好的低音域基礎,不會讓音樂聽起來頭重腳輕。
身為一部真空管後級,160S的暫態反應也非常快,例如專輯中演奏的低音貝斯,它就能呈現出相當好的撥彈質感,低頻音粒集中發力的能量很凝聚,反應俐落,但卻不會因為反應快速而減損低音厚度,讓人聽著樂手指尖不斷在不同音階上來回游移,千變化換的音色組合令人大呼過癮。
最後我將工作模式切換到三極管,聆聽個人相當喜歡的魏如萱最新專輯「藏著並不等於遺忘」,我發現三極管還很有自己的聲音特色,音像刻畫相對柔和一些,音色表現更為甜潤,這讓魏如萱的演唱增添更為迷人的韻味。
聆聽專輯第一軌的「陪著你」,這是一首以人聲搭配鋼琴、吉他,以及小編制弦樂的抒情小品,過去聆聽時不會太留意到原來魏如萱演唱時可以將口氣控制的這麼細微,但在160S三極管的催化下,我可以感受到她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的換氣,每一次真心想用聲線傳遞出的溫暖氣息。當音樂中段加入了弦樂編制,三極管透過木製樂器溫暖音色所營造出的親暱感也特別好,為這首歌曲增添古典氣息。另外就是在聆聽魏如萱演唱「Ophelia」的時候,我認為REF 160S的三極管模式雖然犧牲了某些驅動力,但它可呈現的情感渲染力,卻是五極管模式難以比擬的,將這首歌如詩詞般優美的音樂畫面,點綴出淡淡淒美的意境,當下所聽見的感動,如同在錄音室隔著一面玻璃,直接聽見歌手現場演唱一般動人,現在想起來依舊感到不可思議。
當音響產品達到一定的價位,其實很難在「音響二十要」裡挑出缺點,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160S就是一部無論從技術面還是音樂重播面都相當全面且成熟的作品,讓人知道擴大機在大瓦數的輸出,與小瓦數的細膩音質之間,是可以同時兼得的,這種三極管與五極管的切換,讓用家等同於買下二部後級,更是Audio Research經典管機的正統延續。(文|洪瑞鋒)
每聲道輸出功率:140瓦(五極管)、70瓦(三極管)。頻寬:5Hz-70kHz。頻率響應:0.5Hz-110kHz。輸入靈敏度:2.4V RMS(25.5dB Gain into 8歐姆)。輸入阻抗:300K歐姆(平衡)、100K歐姆(單端)。輸出選擇:16歐姆、8歐姆,以及4歐姆。使用真空管:4根6H30驅動管、8根KT 150功率管。外觀尺寸(WHD):482、260、546mm。參考售價:900,000元。
鈦孚音響網址:autek.com.tw
地址:臺北市松山區敦化南路一段57號二樓
鈦孚音響臉書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audiotai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