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換骨的升級-試聽Dynaudio Contour 30

全文輯錄自u-audio音響共和國

Feb 03 / 2017

文‧郭漢丞 圖‧郭振榮

2016年慕尼黑音響展上,我首度看到Dynaudio全新改款的Contour,首度圓弧箱體設計的外觀相當吸睛,一口氣推出四款新Contour,包括書架款的Contour 20,以及兩款落地喇叭Contour 30與Contour 60,外加Contour 25C中央聲道,既可以玩兩聲道,也可以配成多聲道。雖然Contour大幅改款,不過原本的Contour S 1.4 LE與S 3.4 LE並沒有停產,依然名列Contour系列當中,看來Dynaudio的產品升級依然走循序漸進的路線,不會有了新人忘舊人。

ClassicDigital兵分兩路進擊

大約在2012年,Dynaudio首度推出XEO,此後接續Focus XD,主打「Wireless Hi-End」,主動、數位與無線這三大特點合而為一,成為Dynaudio連續幾年來的行銷中心,不過2016年的行銷重點似乎又回到傳統喇叭上面,而Contour的大改款更是品牌的關鍵。從原廠網站的分類來看,可以觀察到Dynaudio清晰的市場戰略,喇叭產品分為兩大類,分別是Classic與Digital,Classic就是傳統被動式喇叭,這部分由高而低排列,分別是Evidence、Consequence、Confidence、Contour、Excite與Emit。而Digital產品線就是Focus XD與XEO。在喇叭產品之外,就是搭配喇叭的相關周邊附件,像是Connect、HUB的無線應用,以及超低音、腳架、壁掛架等等配件。

清楚吧!Digital走All-in-one路線,買回家插了電,手機電腦通通能連接,主打非音響迷族群,而Classic系列則是Dynaudio的基本教義派,百分百傳統路線,全新改款的Contour,外觀最大的差異就是圓弧喇叭箱體,此外單體的辨識度依然很高,譬如絲質軟半球高音與MSP振膜單體,全部沒變,但是我講的全部沒變,只是樣貌沒變,實際上內容全部改變了,而且這次Contour的單體改變得徹徹底底,至少我自己從來沒看過Dynaudio改款改得這麼徹底。

徹頭徹尾的改變

來,讓我們從單體開始看看Contour 30如何「徹頭徹尾的改變」?中低音單體換上編號「18W55」的全新單體,一體成型的MSP振膜看起來好像沒改什麼,但是內容全部改變了,從振膜、彈波、音圈、磁力引擎、磁極……,我看了資料,真想問Dynaudio究竟這個中低音單體哪裡沒改,看來全都改了啊?

為什麼這個「18W55」中低音要徹底修改?Dynaudio的研發團隊先使用Finite Element有限元素電腦分析,找出原本中低音單體的弱點,然後再用電腦模擬,試著找出修改提升性能的方法,模擬完成之後再進入實作。第一個改變的地方是彈波,一般說來,彈波採用同心圓規則排列,但是Dynaudio在電腦分析上面發現非對稱的同心圓排列,可以進一步提升彈波的效能,近一步提升喇叭最大音壓,所以新的Contour 30可以催得更大聲、更兇猛。

經過有限元素分析之後,Dynaudio的工程師還把MSP振膜變薄,從0.5mm降低為0.4mm,音圈套筒採用玻璃纖維材料,音圈繞組一樣是Dynaudio出名的鋁合金繞線,但是音圈長度增加了24%,因為新的18W55中低音的衝程增加了70%,所以音圈繞組也跟著變長了些,但為了提升音圈的工作線性,磁極還加上了銅環,並且使用雙磁力引擎,內部散熱設計也加大。寫到這裡,看來這18W55根本是Dynaudio全新打造的單體啊!

首度下放頂級Esotar2高音單體

有了這麼厲害的全新18W55中低音單體,那麼Contour 30該配什麼樣的高音單體?我相信研發單位想了很久,可是最後還是祭出了Dynaudio最高階的Esotar2高音單體!這是什麼?從Evidence、Consequence、Confidence移植過來的最高階高音單體便是。Dynaudio一直堅持絲質軟半球高音單體,他們認為這是目前最好的高音單體,而Esotar2則是Dynaudio所生產的絲質軟半球高音單體當中最頂級的款式,這也是Dynaudio第一次把Esotar2延伸到Contour系列上面。

有了全新18W55中低音加上旗艦等級Esotar2,要怎麼把單體牢牢地固定在喇叭箱體上面?Dynaudio用的還是兩段式手法,把單體固定在實心CNC精密車製的鋁合金前障板上,然後在把喇叭箱體與鋁合金前障板合為一體。同樣的手法在2003年Contour第一次改款的時候,就已經如此,但是新的Contour 30更為講究,用料更厚重,實心鋁合金前障板厚度高達14 mm,而且Contour 30採用圓弧箱體,所以這塊鋁合金前障板不能車得四四方方,而必須配合喇叭造型切出弧線。

講究厚工的喇叭箱體

然後,為了把鋁合金前障板與MDF喇叭箱體合在一起,喇叭箱體要削去10 mm,然後再把鋁合金前障板與MDF喇叭箱體緊密結合,這鋁合金前障板與MDF喇叭箱體合起來的厚度,總共高達30 mm。靠著鋁合金障板與MDF喇叭箱體的厚重質量,以硬工夫消除不必要的振動影響聲音。

至於Contour 30的喇叭箱體材料,依然是MDF沒變,但是圓弧箱體則是Dynaudio破天荒第一次如此設計,不過光是圓弧外觀還不夠,原廠在喇叭箱體內部還加上了KERF-cut阻尼,這東西有點意思,它並不是補強橫樑,用途不是拿來強化結構,而是當作阻尼,貼在喇叭箱體兩側,可以進一步打散箱內駐波,同時做大面積MDF板材的阻尼。為了做出Contour 30相對更複雜的圓弧喇叭箱體,Dynaudio必須使用5軸CNC精密切割。

再來要講Contour 30的外觀,原廠說每一對Contour 30必須耗費40小時以上,反覆上漆打磨,雖然每一種顏色外觀的處理工序略有不同,但最多要經過11層反覆處理,磨掉16塊砂紙。打磨的最後一道工序是使用稱為P600的砂紙,之所以稱為P600,是因為每一平方公分有600個顆粒。這才剛算打磨完成,接下來要烤漆,亮面烤漆完成後,先使用每平方公分1500個顆粒的細砂紙打磨,而最後一道亮面打磨,則是使用每平方公分3000個顆粒的超細砂紙,打造光可鑑人的亮面烤漆外觀。每平方公分3000個顆粒,代表打磨的顆粒大約只有6微米,細緻研磨拋光的顆粒大小比人的頭髮還要細小,用最細的打磨工法來讓Contour喇叭呈現精緻的外觀。

提升低頻的設計多所著墨

Contour 30的分音器與過去Dynaudio的設計略有不同,改為二階分音,而且強調使用高品質Mundorf電容。以往Dynaudio偏好更簡單的一階分音,但Contour 30卻變成較複雜的二階分音,我想這是因應全新單體的設計所改。而Contour 30雖然有雙中低音單體,原廠採用2 1/2音路設定,其中有一個單體不設低通濾波,直接自然延伸下去,再加上Contour 30擁有雙低音反射孔設計,這些都是為了增加低頻量感。

從單體、箱體、分音器……全部都改變了,這Contour 30雖然維持Contour之名,但竟像是全新設計的喇叭。此前Dynaudio Academy的Roland Hoffmann來台舉辦發表會,用最大的Contour 60播放時,在鈦孚的大空間就氣勢不凡,而在福華音響展時,Contour 60擺在更大的展場發聲,依然能展現龐大雄厚的中低頻勁道,這讓我對Contour 30充滿了期待。全新18W55的中低音,不僅MSP振膜變薄,彈波使用創新的非對稱設計,同時音圈、繞線、磁鐵、散熱系統全都改過,自然是要讓Contour 30在中低頻段更上層樓。我常跟朋友說,喇叭最貴在買低頻,想要更飽滿、更乾淨、更快速,同時具備高密度的優質低頻,絕對比清爽的高音要花更多錢。

喜出望外的低頻表現

Contour 30並沒有讓我失望,甚至讓我喜出望外,我甚至覺得Contour 30有點在威脅老大哥Confidence 2了,除了體型小一點、細節還沒有Confidence系列那麼精緻,在聲音上面的表現,幾乎快追上Confidence系列了。第二項讓我驚訝的地方,就是Contour 30一點也不難推,我搭配Linear Acoustic LAV 60 MKII綜合擴大機,100瓦輸出功率就能把Contour 30推得震天價響,換上Oriole 1BV真空管綜合擴大機,功率不過50瓦,一樣推得很輕鬆,而兩者的走向一剛一柔,LAV 60 MKII晶體機推起來速度明快,威猛有勁,而1BV真空管機則多了點柔美的滋味,兩者各有千秋,但這都顯示Contour 30並不難搭配,有個扎扎實實50瓦功率,應該都能把Contour 30推得輕鬆愉快。只可惜Contour 30太重了,我沒辦法載回家,不然用200瓦以上的NuForce R18來推推看,可能讓Contour 30更厲害。

全新的Contour 30,聽起來還是非常的Dynaudio,乾淨清爽,定位清晰,中頻段有著適度的暖色調,但Contour 30最大進步,確實在中低頻與低頻,我講的並不是只有量感的提升,而是整體音樂聆聽的輕鬆感,Contour 30聽來更為自由自在、揮灑自如。像是聽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的「馬勒第一號交響曲」,第四樂章標題是「從地獄到天堂」,音樂一進來就是毀天滅地的世紀末日,樂團火力全開,銅管奮力呼嘯咆哮,弦樂群如驚濤駭浪般翻騰,定音鼓猛烈地催擊,一波又一波地襲面而來,Contour 30維持著強悍的管弦樂團能量,一波強似一波壓上來,只聽得血脈賁張,整個人像埋進了錄音現場,伯恩斯坦戲劇性地揮舞指揮棒,而樂團則前仆後繼地跟著轟出地獄的音符,直到第二主題,銅管群全部休息,只剩下弦樂群與木管營造出天堂一般的旋律,這般地獄與天堂的對比,在Contour 30上面可真的是聽得分明啊。

對前端器材敏感

聽馬勒的時候,我喜歡用LAV 60 MK II來推,低頻又威又猛,狠勁十足,可是聽慕特拉奏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春」的時候,我則喜歡用1BV來聽,真空管機的韻味在尾韻帶著些許濃密清甜,很有味道。這代表Contour 30容易展現前端器材的個性,它還是Dynaudio那種中性無隱的路線,給它什麼樣的搭配,您就會得到什麼樣的聲音。

不只如此,Contour 30不光有中性無隱的走向,它在低頻段的量感與延伸,真的有大幅度超越前代的表現。像是聽得滾瓜爛熟的「當鋪爵士」,現場錄音的「Limehouse Blues」,在Contour 30上面豐富的細節,彷彿聆聽室瞬間變成煙霧瀰漫的小酒館,杯盤碰撞之聲,小酒館裡面的細碎交談聲,還有收銀機的開關聲,諸多音樂細節清晰地在Contour 30上面展開,隨後爵士鼓帶動了樂團,迅速把音樂舞台的場面撐起來,原本空洞的小酒館,馬上變成熱鬧的爵士樂音樂現場,Contour 30的低頻段量感豐沛,而且揮灑鬆鬆自如,低頻鬆Q之外,還有密度夠高的音符顆粒,低音大提琴的撥奏彈跳有力,Contour 30表現的是優質的低頻,有顆粒、有勁道,又能寬鬆自然,確實不簡單。

具有強烈的音樂感染力

在低頻段表現上面,Contour 30很明顯可以聽出超越前一世代的表現,而在中高頻段呢?可以感覺到依然清甜亮麗通透,可是卻很明確的說比前一代更好,因為我沒有新舊同時對比,但是Contour 30的中高頻具有強烈的音樂感染力,有其迷人的韻味。我想舉「The Secret of Dvorak’s Cello Concerto」為例,大提琴演奏是Jan Vogler,由David Robertson指揮紐約愛樂,不過專輯第一首曲子卻不是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而是他的藝術歌曲「Lasst Mich Allein, Op. 82/1」,意思是「離我獨處」,因為德弗札克寫這首大提琴協奏曲接近完成時,他的秘密情人過世,所以在第三樂章最後加入了這首藝術歌曲,紀念逝去的舊情人,這也是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的「秘密」所在。

演唱「離我獨處」的是Angelika Kirschschlager,鋼琴演奏是Helmut Deutsch,這張唱片我之前聽的時候,並不覺得特別震撼,只是在準備演講之時,要找「離我獨處」的藝術歌曲作對照,不想在唱片架上拿來聽,Contour 30卻讓我聽得入神了,女聲清亮與厚實兼備,高亢之際圓潤滑順,同時聽得出女高音雄厚的共鳴,鋼琴則清透靈動,琶音如流水般伴著女聲,越聽越是唯美。我之前難道只忙著準備講座的資料,卻忘了享受錄音當中的美好?不,這一定是Contour 30在中高頻段有著過人之長,讓我不自覺得受到音樂感染,進入了「離我獨處」的美麗樂境。

進步到可以威脅老大哥了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寫出Contour 30在低頻段的大幅進步,最能吸引音響迷的目光ㄇ,可是當我越是聽下去,越覺得Contour 30迷人之處,是自然甜美的音樂感染力,這種自然甜美的音樂感染力,會吸引人想一首又一首曲子聽下去,越聽越起勁。但不管是低頻段明顯的進步,或者更迷人的音樂感染力,Contour 30確實遠遠超過前代,有著脫胎換骨的升級。假如您曾經想像過要擁有Confidence系列,卻因為預算上不去作罷,現在您可以試試Contour 30,它雖然還是Dynaudio的中階產品,但是脫胎換骨的升級可真的帶給老大哥諸多威脅了!

器材規格

Dynaudio Contour 30
型式:3單體2 1/2音路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使用單體:28 mm絲質軟半球高音×1,18 cm MSP中音×2
分頻點:(300)/2200 Hz
頻率響應:32Hz – 23kHz(-3dB)
效率:87 dB
阻抗:4歐姆
尺寸:1170×215×360 mm(H×W×D)
重量:34.4 kg
參考售價:308,000元
進口總代理:鈦孚
電話:+886-2-2570-0395
網址:www.aute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