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膩中大顯神威T+A M40HV 單聲道後級擴大機

Nov 29 / 2018

1978年成立的德國Hi-End音響廠牌T+A,其創辦人Siegfried Amft,為知名耳機廠牌創辦人Sennheiser博士的學生。T+A的名稱,正是由theory(理論)與application(應用)二字的開頭字母結合而成,而該廠牌也秉持著這樣的精神,不但首度推出全數位處理的主動式喇叭,其後所推出的器材更橫跨電晶體/管機、數位/類比各大領域。2018年,德國Manager Magazin雜誌更將T+A選為德國精品奢華品牌(Top German Luxury Brand)的第七名,在音響廠牌中也只有Burmenster能與T+A名列在此一榜單上。

40年紀念新機種

今年對T+A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年。一方面,T+A在台灣改由鈦孚代理引進。T+A過去在台灣的市場聲望一直被嚴重低估,現在代理權改由鈦孚接手,相信T+A可以獲得更為充裕的資源,提高在台灣媒體與音響展中的能見度。另一方面,2018年正是T+A成立40週年,為此T+A特別在旗艦級HV系列下推出管晶混合單聲道後級——T+A M 40 HV。這次前往台北日月音響聆聽的主角,便是這款意義重大的新器材。

在開編輯部會議分配工作時,業務同仁只大略提到前去日月音響聆聽T+A的全套HV系列。由於先前我在台南鴻運音響便聆聽過T+A全套HV系列推動Dali Epicon 8的搭配,因此我決定接下這項外試工作,體驗看看HV系列在不同環境、不同喇叭搭配下,會有何種意想不到的變化。不過,試聽當天來到日月音響,我還沒踏進大廳,便透過玻璃大門看到這次搭配的後級並非T+A A 3000 HV後級,而是T+A M 40 HV,心中不免讓我喜出望外。

這次的日月音響試聽,以T+A M 40 HV單聲道後級為主角,搭配Dynaudio Evidence Temptation喇叭。

設計承襲M10

T+A過去推出的V系列M 10

T+A M 40 HV單聲道後級直立式的設計,立於T+A PDP 3000 HV SACD/CD播放器以及P 3000 HV兩側,宛如左右護法。此外,T+A M 40 HV面板上的條狀功率指示燈,還有兩側的弧形散熱鰭片,以及頂部兩枚帶有金屬防護罩的真空管,讓我不由得想起T+A在2013年於V系列所推出的管晶混合單聲道後即——M 10。不過,T+A M 40 HV上只搭載兩枚真空管,機殼顏色與散熱鰭片採用較為單純的鈦金色以及黑色搭配,在外觀上比起M10更為單純、低調。

或許是因為T+A過去的行銷策略太過低調、務實了,網路上竟然很難查到關於M 10的英文與中文介紹文字。不過,從網路上搜尋到的照片,還有
T+A國際業務James Shannon接受紐西蘭音響網站「Witchdoctor」時談到M 10的設計來看,不難發現,這次推出的M 40 HV的設計,幾乎可以在M 10上找到相同或類似的地方。

M 40 HV的電路架構,真空管輸入及以及電壓放大電路之後,具有兩個並聯的電流放大電路,驅動喇叭。

管晶混合,力求低失真

首先,輸入級的地方搭載兩枚6SN7三極管,採用對稱式動差式電路放大設計。這個真空管輸入級電路特別安置於器材的頂部,避免受到其它電路的干擾,而真空管外的金屬防護罩也特別進行接地處理,避免輻射噪訊干擾真空管。

再者,電壓放大級以J-FET電晶體運作,以T+A獨家開發的高電壓方式運作,該設計靈感來自於真空管機內高偏壓電路的設計,讓晶體電路也能擁有管機溫暖的韻味,而且不論是電壓放大級或是真空管輸入級,都以純A類方式運作,以達到低失真的要求。

接下來,在電壓擴大級之後,音樂訊號便送至並聯的雙電流擴大級,每個電流擴大級在輸入的地方採用MOSFET電晶體,而輸出的地方用上高達20枚發射電晶體。每個由電流擴大級輸出的訊號會經由2組繼電器,最後輸出推動喇叭。如此設計,讓M 40 HV除了可透過一般接線方式推動喇叭之外,也可用上兩組喇叭線,以bi-amp的模式驅動喇叭。另外,每一個電流擴大級電路可以承受1,000瓦的功率,為了提升擴大級的電路的效率,降低失真,因此電流擴大級位於箱體的兩側,讓兩側的散熱鰭片可以立即調節電流擴大級的溫度,而直立式的設計,更可加大散熱鰭片的面積,提升散熱效率。

提供兩種工作模式

擴大機中的電源供應是最怕受到震動以及電磁波干擾的部位,為此,T+A將M 40 HV的電源供應電路至於底部。在這電源供應電路中,共搭載三枚環形變壓器,並以不銹鋼製的防護罩遮蔽,阻擋外界電磁噪訊的入侵,其中一枚專門為真空管輸入級供應電源,另外兩枚功率達1,000 VA的變壓器專門為電源擴大級供應電源,其濾波電容的總電容量高達180,000µF,無論喇叭阻抗高低,電源供應都不至於匱乏。

M 40 HV也與M 10一樣,具備「High Power」與「High Current」兩種功率輸出模式。在「High Power」模式之下,輸出級的電壓擺幅範圍在±100 V之間,在8歐姆的承阻下輸出功率達550瓦,4歐姆承阻下可達1,000瓦,在2歐姆承組下可達1,500瓦,原廠建議可以搭配高阻抗喇叭使用。至於在「High Current」模式下,輸出級的輸出級的電壓擺幅範圍在±50 V之間,藉由降低電壓擺幅來增加空載電流,如此一來,讓M 40 HV在60瓦以內的功率輸出可以維持在純A類模式運作,超過60瓦則以AB類模式運作,額定輸出功率最高可達250瓦。純A類的運作方式有著低失真的特性,然而效率不高,因此其功率輸出也極為有限,以同樣純A類設計的Accuphase E-600綜合擴大機為例,以三重並聯推挽MOSFET放大,8Ω阻抗也只有30瓦的輸出功率,而另一台純A類設計的Audiovalve Challenger 400單聲道後級,雖然額定輸出功率高達450瓦,但是總共動用了12支KT120真空管。以M 40 HV這樣的規格來看,不難想見其內部用料十分扎實。

搭配同系列訊源與前級

這次搭配的訊源與前級,分別為T+A HV系列下的MP 3100 HV SACD多音源播放機與P 3000 HV晶體前級。MP 3100 HV SACD外觀與上次在鴻運試聽出現的PDP 3000 HV SACD相仿,不過在播放功能上多了網路串流播放、藍牙以及FM收音機功能,播放功能更為強大,其DAC電路也承襲了PDP 3000 HV SACD 雙核心的DAC電路架構,DSD音檔與PCM音檔分別由不同的數位類比轉換電路轉換成類比訊號,其中,DSD的DAC晶片由T+A訂製而成,而PCM則採用「四重雙動差DAC」設計。I/V轉換電路為離散元件堆砌而成的全平衡架構全平衡,而且依據DSD與PCM訊號的特性,設計出不同的類比電路,無論是播放PCM檔或是DSD檔,都可以獲得優化的聆聽效果。

P 3000 HV先前在鴻運的試聽中便以介紹過,箱體內以極厚的鋁合金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搭載超大環形變壓器與總電容量高達75,000 µF的濾波電容,上層的擴大電路,採用左右聲道獨立、全平衡的A類擴大電路,電路採用J-FET等堆砌元件,並以電流隔離屏障,維護聲音的純淨。至於訊源切換以及音量調控的電路,皆以鍍金接點的繼電器切換,不易生鏽變質,而且可以讓阻抗配對更為精準,可獲得100格音量階,讓用家獲得細膩、準確的音量調控功能。

以Dynaudio Evidence Temptaion增添氣勢

至於這次搭配的喇叭,為Dynaudio Evidence系列的Temptation。這對Temptation外型如同縮小版的Evidence Master與Platinum,儘管位居Evidence系列中的第三位,箱體也較為纖細,但是193公分的高度,擺在日月音響試聽室之中,依舊展現出傲視群雄的氣勢。採三音路設計的Evidence Temptation,總共搭載4枚17公分的MSP低音單體、2枚15公分的MSP中音單體以及1枚28mm Esotar高音單體,以多單體的設計彌補窄箱體的物理限制,而且單體以MTM排列,模仿點音源的發聲方式。Dynaudio Evidence Temptation標稱阻抗為4歐姆,從規格上來看,似乎適合讓M 40 HV以「High Current」模式推動。

這次電源線,皆是採用是Siltech Ruby Hill系列,而喇叭線則是Siltech Signature。大家都知道,Siltech的線材,以獨特的金銀合金導體加上「Perfect Balance」對稱絞繞方式聞名。日月音響的負責人朱水德先生(朱總)跟我特別介紹這個Siltech Signature喇叭線,他說本來他在這套系統上是使用他牌的喇叭線,結果用上這對存放十年已久的Siltech Signature喇叭線,無心插柳,聽感各個面向均有大幅提升,尤其是低音,用上之後,日月音響內的人莫不為之嘖嘖稱奇,於是決定將這老線材用在系統之上。

 

廣告

靠牆擺位依舊打造乾淨低頻與明晰層次

再次面對T+A HV旗艦系列組成的系統,心中不免肅然起敬。為了緩和一下情緒,我首先播放《大佛普拉斯》中的〈跟著董事長去衝浪〉,一方面為自幾帶來輕鬆的氣氛,一方面也測試看看這套系統的低頻表現。結果音樂開頭的貝斯聲與鼓聲一出,不但每個鼓點的attack都展現出拳拳到肉的強勁力道,其凝聚力以及下潛能力,再加上迅速不拖泥帶水的收尾,更為鼓聲帶來明確、篤定的形體,還有如同重機在公路上行駛的奔馳速度。另一方面,負責樂曲主旋律的電吉他,透過這套系統播放,泛著如同琥珀般溫暖、通透的色澤,而且尾韻飄逸柔美,彷彿絢麗的煙火,在日月音響的試聽室中畫下美麗的光影。如此高音與低音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著我播放同一張專輯中由林生祥也唱的〈無影〉。在這首歌詞厭世、節奏緩慢的歌曲中,更能聽出這套音響系統的音色柔美的魅力。貝斯聲線宛如潛入地底,營造出深沉的引力,卻不會讓人覺得有沉中的壓力;吉他的音線帶筋帶肉,粗度明確,而且質感浮凸。敲鈸的音色不但色澤光鮮亮麗,而且音色質地如粉,就猶如鹿港鳳眼糕那般細膩;月琴輪彈的樂段,更把指甲與琴弦互相碰撞產生的細節聲響表現地唯妙唯肖。至於歌曲中的重點:生祥的歌聲,在日月試聽室中有著突出鮮明、比例適中的形象,濃厚的血肉質感中沒有矯揉做作、故作媚態的鼻音,又具有清晰的唇齒細節以及通透的質感。

雖然試聽當天Dynaudio Evidence Temptation的擺放位置極為靠近試聽室的後牆,但是在聆聽的時候不但低頻清晰而明確,而且透視感櫛比鱗次,更重要的是,日月的一樓試聽室屬於開放的空間,左、右邊不對稱,卻不會感覺到聽感歪斜。這讓我更好奇這套系統在日月視聽室中的定位表現。於是,我播放定位十分鮮明的豎琴演奏專輯《Inspire》(Fine Music FM216-2)中的〈Abendsonne〉。透過T+A M 40 HV推動Dynaudio Evidence Temptation,開場的風鈴聲,不但音色經營剔透,而且搖曳生姿,碰撞聲中也可以感受到金屬堅硬的質感,彷彿真的看到前方有一排長短不一的風鈴不斷搖晃,閃爍著耀眼的光澤。一般管機在呈現這種金屬質感的音色時,暖度有餘,光澤不足,但是透過T+A M 40 HV聆聽卻不會有這種感受。此外,這套系統底噪極低,在黑色的背景中,可以聽到豎琴的泛音演奏在前方有如蜻蜓點水一般浮現,曼妙聽感可謂點滴在心頭,而由低而高的拂絃聲,可以清楚呈現每根琴弦受指腹劃過產生的浮凸質感,而且強弱變化寬廣而迅速,猶如飛翔中的驚鴻劃過湖面。此外,大提琴、小提琴以及打擊樂器的聲響,不但都有著舒適的質感,而且定位沒有模糊之處,營造出歷歷在目的音樂景象。

不只精準,更挖掘出情感

聽了風格較為靜謐的樂曲,我接著播放英國電音才子James Blake中低頻表現吃重的〈Limit To Your Love〉。樂曲開頭的鋼琴彈奏,可以感受到感受到強而有力的鍵觸,讓每個彈奏的起落動作更有確實、篤定的份量,而James Blake微弱略帶猶豫的歌聲,其殘響讓人想像出冷冽、乾燥的硬質牆壁空間,讓樂曲聽起來多了寧靜的感受與穩定的力量。至於在此樂曲中段如同波浪般起伏的低頻音效,透過這套系統呈現,不但可以可以聽出跳動迅速、質地緊實的低頻音效,更可以聽到這個低頻音效如同潮水一般,往高音行走時則結像往前,往低頻下潛時則結像往後。過去我在其它系統聆聽此曲,從未感受到此低頻效果有遠近的差別,萬萬沒想到T+A HV系統以及Dynaudio Evidence Temptation的合力詮釋下,為我帶來全新的發現,這樣的聽感的確令人驚喜。

接下來播放韋瓦第《光榮頌(RV 588)》中,由女中音Sara Mingardo獨唱的〈Sonore modulamine voce〉並穿插Concerto Italiano合唱的〈Gloria in excelsis Deo〉。從系統中聆賞Sara Mingardo的歌聲,體態健康,血肉豐厚,但是依舊保持著輕快的質感,與此曲的節奏與情緒相得益彰。過去在其它系統上聆聽此曲,只覺得Sara Mingardo歌聲趨於平面,質感單一,但是透過這套系統聆聽,彷彿可以看到這位女中音在歌唱時,時而仰首高唱、時而低頭沉吟的豐富姿態,尤其在開場〈Jubiliate o amoeni chori 〉中大約3:30處,女中音即興演唱完之後,有一個停頓之處,這個停頓之處在這套系統上聆聽,感覺無聲勝有聲,彷彿歌手對自己的即興演唱露出一個滿意的笑容。除此之外,這段樂曲的銅管樂器有著出彩的表現,雙簧管更帶有柔媚舒適的音色,而合唱團的定位明顯落於獨唱後方,營造出寬廣的音樂景象。整體而言,這段《光榮頌》在這套系統的詮釋之下,弱聲中見祥和,強聲中見激情,動靜皆宜,甚是精彩。

見樹亦見林

為了測試系統呈現大編制管弦樂團的能力,我播放莫札特歌劇《Idemeneo》最後一幕結尾的〈Scenda amor〉合唱樂段,可以感受到合唱團陣容超越兩支Dynaudio Evidence Temptation之間的距離,帶出系統所能呈現的音場大小。而強拍上定音鼓所呈現的強勁衝擊力,還有管弦樂團所營造豐厚聲響,讓樂曲的歡欣鼓舞之情溢於言表。另外在這大編製的演奏中,這套系統亦能清晰呈現出弦樂演奏的滑順轉折,讓演奏充滿著行雲流水般的流暢質感。除此之外,系統寬裕的動態,讓每個樂句間的強弱對比更為強烈,符合歌劇所要表現的戲劇性格,而且強音霸氣,弱音清晰,無論如何,T+A總能表現出潔淨、明快的音色,聽起來就是不會讓人覺得疲憊。

最後,我播放《喜馬拉雅》(RMCD-1073)中配器豐富的〈雪域之光〉,結果遠近層次分明的音樂圖像,宛如自日月音響視聽室的後牆浮現而出,如同爪哇甘美朗的金屬敲擊樂器,以及竹製的打擊樂器,還有西塔琴的彈奏,各個都有清晰的定位以及明確的遠近層次。此外,金屬打擊樂器渾圓潤澤的顆粒感,竹製打擊樂器中空柔韌的共鳴特性,還有西塔琴在空氣中勾勒而出的柔媚曲線,各個性格鮮明,都顯示出這套系統能將樂器的質感忠誠的重繪而出。而鼓聲節奏不但在背景中營造出寬厚深沉的形象,開頭更的強韌力度,還有出聲後的彈跳質感,更為樂曲增添動感的節奏,營造出熱鬧歡騰的氣氛。

在聆聽這幾首樂曲時,T+A M 40 HV一直都是以「High Power」模式推動Dynaudio Evidence Temptation,在聆聽的尾聲,我走到T+A M 40 HV後方,將「High Power」切換至「High Current」模式。此時,T+A M 40 HV會暫停運作大約10秒鐘,再重新發聲。兩相比較下,我發現這兩種模式下的聽感略有不同,「High Power」模式下音色偏向溫暖柔媚,「High Current」下篇線直接強勁,若播放〈雪域之光〉,會覺得樂曲在「High Current」模式下更能呈現出雪山上旭日東升的場景。然而,再回頭播放前面聽過的樂曲,可以發現這兩種模式下並沒有孰優孰劣的區別,而是端看樂曲類型,像是以「High Current」播放James Blake的〈Limit To Your Love〉,更能表現出這首樂曲乾淨俐落的質感,而以「High Power」播放韋瓦第《光榮頌(RV 588)》以及林生祥也唱的〈無影〉,更能營造出鮮活的空間殘響以及深情的人聲。

大師級詮釋

這次前來日月音響,由於是試聽一整個系統,無法將T+A M 40 HV獨立出來與其它單聲道後級進行比較,但是明晰的層次,乾淨的背景,加上自然、豐富的細節,讓我回想起在鴻運聆聽全套T+A全套HV系列推動Dali Epicon 8的搭配。所不同的是,Dynaudio Evidence Temptation在T+A M 40 HV推動下,低頻更具有強大的引力,營造出的節奏聲響更有凝聚明確、又富含生命力的形象。這樣的聽感,讓我聯想到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教堂留下的著名溼壁畫《創世紀》,透視感強烈,色彩鮮明暢快,可是人物的形體肌理卻不會讓人覺得虛浮。毫無疑問,T+A的HV系列器材,又如同大師級的藝術作品一般,在我心中烙下深刻的印痕。今年12月20日至22日於台北王朝酒店舉辦的台北電器公會音響展,鈦孚也將於VIP 3房展出T+A全套HV系列系統,是體驗巨匠風采的難得經驗,絕對不能錯過!

器材規格

T+A M 40 HV
型式:單聲道後級

高功率模式:
名目輸出功率(8歐姆/4歐姆):550瓦/1,000瓦
最高輸出功率(8歐姆/4歐姆):570瓦/1,070瓦

高電流模式:
功率:純A類下高達60瓦,AB類工作模式下高達250瓦

頻率響應 +0/ -3dB:1Hz-150 KHz
轉換率:65V/µs
阻尼因數(4歐姆): > 115
S/N比:>114 dB
失真:<0.009%
輸入端子:RCA非平衡、3Pin XLR平衡,4Pin XLR平衡
電源供應電容量:180,000µF
電源供應功率:2,500瓦
待機功率消耗:<0.5瓦
功能特色:Trigger input +5…20V
尺寸:56 x 36 x 47 cm
重量:52kg
外觀:銀色亮漆 47,鈦金屬亮漆 64,HV散熱鰭片 黑色42。
定價:107萬/台
店家資訊
日月音響
地址:台北市八德路二段366巷55弄1號(大安路市民大道口微風廣場旁)
電話:02-2771-0912
網址:Sun-moon.turnv.com
T+A進口總代理:鈦孚
電話:+886-2-2570-0395
網址:www.aute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