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孚 Audio Research 專訪行銷經理 Brandon Lauer
【全文輯錄自「普洛影音網」】
趁著八月份TAA國際Hi End音響大展開跑前,Audio Research原廠人員來到台灣,代理商告知這次由他們的總經理出馬,於是本公司由老闆親自領軍,帶領音響論壇與新視聽雜誌共三位編輯來到敦化北路的鈦孚總公司。一見面這位總經理就讓我們嚇了一跳,看起來實在太年輕,一點也不像事業集團的總經理。經過一番自我介紹後,原來Brandon Lauer先生是Audio Research的行銷總經理,但是Find Sounds集團旗下有許多品牌,Lauer先生是其中一位管理產品銷售的主管。其實,Lauer先生看起來雖然年輕,他說自己已經40多歲了,除了在FindSounds集團上班以外,本身也擅長大提琴,演奏資歷超過25年。
Brandon Lauer先生不僅看起來年輕,口才也相當好,不管甚麼問題他都能回答出一番道理。這次專訪主要是想幫大家問一下GS系列中最新成員GSi75的狀況,因為它不僅是一台綜合擴大機,還包含了USB DAC、唱頭放大與耳機擴大機在內,堪稱最便利又划算的選擇。Lauer說無論是哪一個價位帶的ARC擴大機,它們都具備相同的聲音特徵,最大差別在於輸出功率的大小。GSi75在USB DAC部分採用了TI的PCM1792A 晶片,訊號管部分依然是6H30,功率管則改成KT-150。既然推出了像GSi75這種輸出功率比較小的機種,為何不乾脆做一台單端電路的產品呢?
Lauer說雖然創辦人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ARC一直秉持著他留下來的理念。重播音樂必須再生出該有的細節、動態、速度,所以推力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單端電路雖然擁有很棒的音樂性,但是不符合ARC一貫的理念,而且會購買單端機的客群也不是ARC的目標,因此我們目前沒有推出單端電路機種的打算。
這專訪談內容當然脫離不了最新的GS系列商品囉!
既然GSi75包含了USB DAC,為什麼不乾脆納入網路串流功能?Lauer說ARC從來不追求流行,尤其是數位產品規格更新如此快速,例如:環繞擴大機,幾乎每年都推出新規格,相較於我們平均3到5年才改版的速度,實在是過於頻繁。本公司希望消費者買到的是可以使用很久、不容易退流行的產品。況且依照GSi75內建功能,已經可以滿足現代消費者喜愛Life Style的需求了。可是在一台機器中同時放入數位與類比電路,難道不怕雜訊干擾的問題嗎?要說不怕那是騙人的,我們當然知道雜訊會影響到聲音。因此,我們在電路配置上很用心,把數位跟唱放電路刻意拉開距離,並且使用了相當多消除雜訊的技術,以免影響到音質的純淨度。
比較可惜的是現場沒有看到GSi75綜合擴大機,我只在本公司看到一台。
從GS系列新穎的外觀設計看來,大家不免擔心它們已經不再具備ARC器材傳統的聲音了,不過Lauer告訴我們公司內有位任職19年的資深員工Wrren Gehl,任何一部產品開發的最終階段都需經過他試聽驗收,用來維持ARC一貫的聲音特性,甚至連贈送的電源線也是經由他驗收,聲音必須符合機器的特性才能跟機器一起交到消費者手上。不單是電源線,連機器的機殼要用什麼材料,也要透過他試聽後決定,像GS系列的面板材料,就是他決定要用的。因為Gehl先生對於「聲音」有過人的記憶能力,所以公司才能依照他的要求,跟供應商訂做適合產品聲音的零件。看來就算ARC改變了外觀,連電路板材料也跟過去不同了,只要有Gehl在公司,還是可以維持ARC一貫的聲音特性。
GS150質感大幅度提昇,但保留了諸多ARC外型的經典元素,讓人一眼就能認出來。
另外,我們也看到GS系列選用了新的功率管KT-150,它獨特的外型可以降低麥克風效應,同時性能也比KT-120更好。那麼要怎麼配對真空管呢?每一批進到公司的管子都必須先Run in兩天,等到它穩定之後才開始測試、配對。你可以看到出廠的管子上都有兩個數值,那就是我們測試出來的結果。事實上,我們連JFET也是這樣配對,你看到晶體外表上塗有色條,那就是配對過後的記號。既然真空管經過挑選,是不是把數值比較好的用在高級機種上呢?Lauer回答確實是如此,素質最好的管子都運用在Reference系列上,用以維持最高的聲音品質。
前級的手把被取消了嗎?其實沒有,只是換個位置到後面去了。
自從ARC加入Find Sounds集團後,我們看到同集團品牌之間技術交流,GS的外觀就是由同集團中設計部門提供點子。未來ARC會不會也帶點McIntosh或Wadia的聲音特色呢?Lauer笑說集團大老闆從來不會干預ARC產品的聲音走向,而且McIntosh無論是外觀還是聲音風格都跟我們有極大的差異,他們比較像是American Muscle Car或Harley-Davidson,跟ARC創辦人一直以來的理念不同,所以不會出現那樣的情況。
從GS系列上不難看出 「基於ARC,更勝於ARC」 的種種設計概念,無論表面的精細度,機箱每處細節,甚至是功率表,通通都超越以往的質感
那麼GS系列未來會不會推出單獨的耳機擴大機呢?Lauer說公司了解到現在市場流行趨勢,在GS pre與GSi75上面都已經有耳機輸出了。如果要推出「單獨」的機種,可能會是6000到8000美金的產品,但是市場上有多少人能接受如此高價位的耳機擴大機呢?所以我們還在討論,這方面暫時還沒有結論。
Brandon Lauer先生不諱言說數位流是目前市場的趨勢,所以在新一代GSi 75放入了USB DAC,也是向市場靠攏的決定。 Mr. Lauer也說,將這麼多實用的功能集中於一台擴大機上,一方面也是想讓這個Hi End產品,增添些許「Life Style」的味道,讓用家享受一絲不苟的高階音響產品時,也可以在生活上有更多元的應用,可能隨時想接個電腦聽網路電台、串流音樂都可以不必煩惱。
別忘了GSi 75還具有唱放功能,果然黑膠復興也是並行的市場活路,更讓這部綜擴CP值再往上加了不少。然要做到這麼多功能,內部電路設計就要非常小心,因為功能越多,不同元件干擾就多,所以內部線路設計與各部零件、線材的屏蔽就非常重要。 Mr. Lauer說譬如在內部上來看,唱放線路就在最邊緣,離其他所有線路都很遠,因為唱放必須放大頭非常微小的信號,受到一點干擾就會造成很大的雜訊,所以特別對線路上的安排有所考量。另外在各種屏蔽層的用料上也都是經過不斷的測試與配對, Mr. Lauer說隔絕、屏蔽固然對訊號的純淨度有幫助,但是這些阻隔對聲音的影響並不一定是全部正面的,所有屏蔽的使用必須經過實際用耳朵測試,才能知道效果好到什麼程度,有時候過度的阻隔也可能造成聲音不正確。 Mr. Lauer一再強調「平衡性」,是製作器材時他們最注重的部分。而經過最佳調校之後,Mr. Lauer表示原廠對於GSi 75所有功能,包括耳擴、唱放、USB DAC、綜擴等不同功能所唱出的聲音都非常滿意,即使功能做多,但 Audio Research絕不允許不專精、做表面的事情在他家產品上出現,所以請用家放心,每一項功能背後都絕對是最嚴苛的設計與測試。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好聲!
美國管機老牌Audio Research加入義大利Fine Sounds Group集團之後,相信大家都有點擔心Audio Research會不會偏離了傳統路線?這次行銷經理Brandon Lauer來訪,明確的告訴我,Audio Research的DNA絕對不容改變,即使創始人Bill Johnson已於2011年去逝,但是Audio Research至今依然秉持Bill的音響重播理念與聲音走向。Fine Sounds Group不會干涉Audio Research的線路或聲音,不過集團旗下的品牌之間,倒是時常分享新的技術發現與經驗,例如有某一個品牌發現了不錯的晶片,或是導入了更有效率的生產方式,就可以與其他品牌分享。
除此之外,Fine Sounds Group對Audio Research造成的最大改變,主要在於工業設計上的幫助。Brandon特別推崇Fine Sounds Group主導工業設計的Livio Cucuzza,這位年輕的設計師在義大利西西里島長大,家裡開的就是音響店,從小被音響器材環繞,最愛的品牌之一就是Audio Research。前陣子推出的「G系列」,就是出自Livio手筆。
資深音響迷應該都知道,Audio Research雖然一向不重視外觀,但是他們的產品造型卻有很強烈而且一致的特徵,Livio到底是如何「重塑」Audio Research的器材外觀?與其將舊設計砍掉重練,Livio選擇親赴AudioResearch原廠,深入他們的產品庫房(archive),這裡保存了Audio Research歷年所有產品,甚至包括Bill創立Audio Research之前的作品。Livio在這裡仔細觀察Audio Research的產品特徵之後,才終於設計出G系列。簡單的說,G系列是Livio向Audio Research歷代經典致敬之作,是比Audio Research還要AudioResearch的工業設計作品。
到底Audio research追求的是什麼樣的聲音走向?創始人Bill Johnson先逝之後,他們又是如何把持AudioResearch的聲音特質?這應該是所有音響迷都想知道的問題。Brandon告訴我,Audio Research從創始之初,就是以大功率管機的形象打響名號,這種設計與Bill Johnson追求的重播風格密切相關,Bill重視的是音響重播的動態、速度、細節,這三個要素是正確重現音樂原貌最基本關鍵,小功率關機或許也可以具備這三個要素,但前提是必須搭配高效率喇叭,大功率管機則沒有這個限制,可以適應更多的喇叭搭配,所以直到今日,Audio Research都依然堅持大功率理念。
問題是,Audio Research歷年來推出的型號眾多,要如何維持聲音走向的一致呢?Brandon透露,AudioResearch有一位最後把關的「金耳朵」,這位Warren Gehl在Audio Research已經服務超過19年,不但聽覺敏銳,而且擁有異於常人的「聽覺記憶力」,有辦法清楚的指出每一款產品之間的聲音差異。直到今日,每一款Audio Research研發中的產品,都要經由Warren親自試聽,確認聲音符合「Audio Research之聲」,只要他認為聲音不對,就要退回重新調整。令人驚訝的是,Warren試聽的不只是研發中的新產品,還包括Audio Research每一部出廠的器材!是的,你沒聽錯,每一部器材在出廠之前,都必須通電、接上系統,由Warren親自試聽,確認功能正常,聲音沒有偏差,才能送交到全世界每一個代理商與每一位用家的手上。放眼Hi End音響界,能做到100%聆聽確認的廠家,恐怕只有Audio Research一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