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 Research Galileo伽利略系列前後級賦予21世紀音樂重播新靈魂

【全文輯錄自「Hi-AV音響影音網」】

我與Audio Research Galileo(伽利略)系列擴大機的第一次邂逅,是在去年德國慕尼黑音響展的展場,在毫無預期的心理狀態下與Galileo系列(以下簡稱G系列)相遇,實在是非常奇妙的經驗。為何這麼說?因為那是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外觀造型脫胎自Audio Research經典製品SP-1A前級與D-79後級的G系列,就算不去注意前面板的「Audio Research」商標,依然看一眼就會知道它們是該廠的製品;然而,當你在腦海的記憶裡仔細搜尋,卻又將意會到這是「前所未有的Audio Research」!因為,雖然G系列外觀的工業設計擷取了該廠的經典元素,但又十分巧妙地將其低調隱藏,這使得G系列的外觀顯得既復古又時髦,成為擁有「Audio Research印象」的新風範。難怪原廠會以「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作為G系列的宣傳主軸,它確實是Audio Research在21世紀的「承先啟後」之重要力作啊!

這就是Audio Research G系列去年五月在德國慕尼黑音響展首度公開的布置,前排從右至左分別為GSi75綜合擴大機、GS150後級與GSPre前級。後方架高的兩部器材,則是G系列外型設計的「靈感來源」,分別為SP-1A前級與D-79後級,鋁原色面板及黑色顯示幕邊框來自前者,後級的三個表頭模樣則取自後者

這就是Audio Research G系列去年五月在德國慕尼黑音響展首度公開的布置,前排從右至左分別為GSi75綜合擴大機、GS150後級與GSPre前級。後方架高的兩部器材,則是G系列外型設計的「靈感來源」,分別為SP-1A前級與D-79後級,鋁原色面板及黑色顯示幕邊框來自前者,後級的三個表頭模樣則取自後者

音響系統的神經中樞——Audio Research GSPre前級

既然定位為「音響系統的神經中樞」(the nerve center of a system),Audio Research當然務求任何音樂訊源都能透過GSPre輕鬆播放,所以這部外型復古又時髦的漂亮器材不只是一部高電平真空管前級,甚至還具備唱頭放大器與耳機擴大機功能,可說內外設計走的都是古典現代兼容並蓄;換個角度從規格來看,一部GSPre等於抵一台Audio Research REF 5SE參考級前級與PH 8唱頭放大器外加Hi-End級耳機擴大機,三機合一的全方位功能,顯然更適合現代追求系統簡化的玩家。

既然定位為「音響系統的神經中樞」(the nerve center of a system),Audio Research當然務求任何音樂訊源都能透過GSPre輕鬆播放,所以這部外型復古又時髦的漂亮器材不只是一部高電平真空管前級,甚至還具備唱頭放大器與耳機擴大機功能,可說內外設計走的都是古典現代兼容並蓄;換個角度從規格來看,一部GSPre等於抵一台Audio Research REF 5SE參考級前級與PH 8唱頭放大器外加Hi-End級耳機擴大機,三機合一的全方位功能,顯然更適合現代追求系統簡化的玩家。

G系列造型和以往Audio Research製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兩支「招牌印記」把手從前面板上改移到機身側面;其次,鋁合金前面板的邊緣,也細細打磨出優雅的弧形流線;另外,在機箱中段真空管上方特別設鏤空透明壓克力蓋保護,不像從前頂板只是一塊佈滿長橢圓形散熱孔的單調金屬板。不過,絕大多數具備耳擴功能的前級,為了用家插拔耳機的方便性,多半會將耳機插孔設置於前面板,但GSPre前級的耳機插孔卻是設置於右側,顯然是基於聲音信號傳遞距離最短化與最佳音樂重播表現之考量。因為倘若要將耳機插孔放在前面板,聲音信號的傳輸路徑會因此拉長,難免讓音樂重播表現受到負面的影響。

G系列造型和以往Audio Research製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兩支「招牌印記」把手從前面板上改移到機身側面;其次,鋁合金前面板的邊緣,也細細打磨出優雅的弧形流線;另外,在機箱中段真空管上方特別設鏤空透明壓克力蓋保護,不像從前頂板只是一塊佈滿長橢圓形散熱孔的單調金屬板。不過,絕大多數具備耳擴功能的前級,為了用家插拔耳機的方便性,多半會將耳機插孔設置於前面板,但GSPre前級的耳機插孔卻是設置於右側,顯然是基於聲音信號傳遞距離最短化與最佳音樂重播表現之考量。因為倘若要將耳機插孔放在前面板,聲音信號的傳輸路徑會因此拉長,難免讓音樂重播表現受到負面的影響。

從正面看不到把手,讓GSPre的前面板顯得更簡約大器。左右兩個閃耀光澤的大旋鈕,分別負責輸入選擇與音量控制,中央有五個小圓按鍵(其功用見下圖),下方則是可顯示眾多資訊的液晶銀幕顯示窗。在前面板左下方,有MC唱頭輸入阻抗匹配顯示,從100、200、500、1000到47k歐姆共五種阻抗值,用家可透過遙控器設定切換。右下方則有前級/耳機、Mono、Invert、Mute、Power等狀態,左右側這兩排都以一小顆LED顯示,不需要在中央的顯示幕上出現,可讓視覺感受清爽許多,而中央顯示幕上的音量數值亦可放大到在遠處也能輕鬆看清楚。當然,作為一部現代前級,遙控器是必要的配備,GSPre的遙控器可調整顯示幕亮度、真空管使用時間顯示、相位反轉、左右平衡與MC唱頭輸入阻抗切換等。

從正面看不到把手,讓GSPre的前面板顯得更簡約大器。左右兩個閃耀光澤的大旋鈕,分別負責輸入選擇與音量控制,中央有五個小圓按鍵(其功用見下圖),下方則是可顯示眾多資訊的液晶銀幕顯示窗。在前面板左下方,有MC唱頭輸入阻抗匹配顯示,從100、200、500、1000到47k歐姆共五種阻抗值,用家可透過遙控器設定切換。右下方則有前級/耳機、Mono、Invert、Mute、Power等狀態,左右側這兩排都以一小顆LED顯示,不需要在中央的顯示幕上出現,可讓視覺感受清爽許多,而中央顯示幕上的音量數值亦可放大到在遠處也能輕鬆看清楚。當然,作為一部現代前級,遙控器是必要的配備,GSPre的遙控器可調整顯示幕亮度、真空管使用時間顯示、相位反轉、左右平衡與MC唱頭輸入阻抗切換等。

GSPre前面板左右兩個大旋鈕職司訊源切換與音量控制,正中央五個小圓按鍵,則分別是Power、Menu、Mono、耳機與Mute。其中「耳機」按鍵確實非常好用,只要一按下前級輸出就會切斷,轉成耳機輸出,讓前級「一秒變耳擴」。

GSPre前面板左右兩個大旋鈕職司訊源切換與音量控制,正中央五個小圓按鍵,則分別是Power、Menu、Mono、耳機與Mute。其中「耳機」按鍵確實非常好用,只要一按下前級輸出就會切斷,轉成耳機輸出,讓前級「一秒變耳擴」。

觀察GSPre設計簡潔的背板可知,本機具備平衡及非平衡的輸入與輸出,背板左側的輸入端有四組RCA端子與兩組XLR端子,右側輸出端則有RCA與XLR端子各一。因應兩聲道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整合的風潮,GSPre可將第三組RCA輸入設定為「劇院旁通」輸入,只要將環繞擴大機的左右聲道前級輸出與它相連,GSPre所連接的後級與喇叭,就可同時作為家庭劇院的左右聲道使用。

觀察GSPre設計簡潔的背板可知,本機具備平衡及非平衡的輸入與輸出,背板左側的輸入端有四組RCA端子與兩組XLR端子,右側輸出端則有RCA與XLR端子各一。因應兩聲道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整合的風潮,GSPre可將第三組RCA輸入設定為「劇院旁通」輸入,只要將環繞擴大機的左右聲道前級輸出與它相連,GSPre所連接的後級與喇叭,就可同時作為家庭劇院的左右聲道使用。

GSPre機箱內部結構可分為三部分,最前方是電源與顯示幕、操作電路板,中段主電路板上有六支6H30真空管,後方垂直裝設的則是輸入輸出電路。為了杜絕干擾,電源與後方真空管與電路板間還設有厚金屬板阻隔。此外,GSPre的電源不像REF 5SE使用真空管整流,而是全都採用固態元件供電,R Core型電源變壓器位於前面板左側後方,穩壓線路多達七道,提供各部電路穩定電源。本機唱頭放大電路採純A類單端架構,高電平前級放大電路為純A類差動平衡模式,兩者均保留Audio Research傳統的無負回授設計,前端輸入級也都採用超低噪訊的JFET,只不過唱頭放大器的輸出級採用兩支6H30雙極管,增益 58dB、訊噪比-77dBV;而高電平放大輸出級則用了四支6H30兩兩併聯,增益13.8dB、訊噪比-101dBV。至於耳機放大輸出級,則與高電平放大共用其中兩支6H30真空管,增益是11.3dB,原廠表示從30到300歐姆阻抗的耳機都能輕鬆驅動。

GSPre機箱內部結構可分為三部分,最前方是電源與顯示幕、操作電路板,中段主電路板上有六支6H30真空管,後方垂直裝設的則是輸入輸出電路。為了杜絕干擾,電源與後方真空管與電路板間還設有厚金屬板阻隔。此外,GSPre的電源不像REF 5SE使用真空管整流,而是全都採用固態元件供電,R Core型電源變壓器位於前面板左側後方,穩壓線路多達七道,提供各部電路穩定電源。本機唱頭放大電路採純A類單端架構,高電平前級放大電路為純A類差動平衡模式,兩者均保留Audio Research傳統的無負回授設計,前端輸入級也都採用超低噪訊的JFET,只不過唱頭放大器的輸出級採用兩支6H30雙極管,增益 58dB、訊噪比-77dBV;而高電平放大輸出級則用了四支6H30兩兩併聯,增益13.8dB、訊噪比-101dBV。至於耳機放大輸出級,則與高電平放大共用其中兩支6H30真空管,增益是11.3dB,原廠表示從30到300歐姆阻抗的耳機都能輕鬆驅動。

音響系統的強悍馬力——Audio Research GS150後級

GS150後級可說是Audio Research參考後級REF 150的全面進化版,雖然同樣都是每聲道150瓦輸出功率,也都採用4支6H30訊號管,但8支功率管卻從KT120改為KT150,內部電路與電源佈局也都翻新升級。不僅如此,GS150更令人驚喜的是外觀,來自Audio Research博物館經典器材的靈感,讓這部現代後級的前面板多了古典元素:三個漂亮搶眼的超大型指針表頭,散發出極為迷人的濃厚復古韻味。

GS150後級可說是Audio Research參考後級REF 150的全面進化版,雖然同樣都是每聲道150瓦輸出功率,也都採用4支6H30訊號管,但8支功率管卻從KT120改為KT150,內部電路與電源佈局也都翻新升級。不僅如此,GS150更令人驚喜的是外觀,來自Audio Research博物館經典器材的靈感,讓這部現代後級的前面板多了古典元素:三個漂亮搶眼的超大型指針表頭,散發出極為迷人的濃厚復古韻味。

GS150前面板上的三個指針錶頭,正中央是交流電壓指示,左右兩側平時可作為左右聲道輸出功率的顯示,搭配底下左右兩個大旋鈕,也可作為每聲道各四支功率真空管的偏壓調整參考(左邊旋鈕切換1-4號功率管,右邊則是切換5-8號)。那中間兩個小圓按鍵是做什麼用呢?左邊的負責開關,右邊的則是用來調整面板指示燈亮度。

GS150前面板上的三個指針錶頭,正中央是交流電壓指示,左右兩側平時可作為左右聲道輸出功率的顯示,搭配底下左右兩個大旋鈕,也可作為每聲道各四支功率真空管的偏壓調整參考(左邊旋鈕切換1-4號功率管,右邊則是切換5-8號)。那中間兩個小圓按鍵是做什麼用呢?左邊的負責開關,右邊的則是用來調整面板指示燈亮度。

和GSPre一樣,兩支Audio Research招牌把手被移至機身側面,且面板邊緣同樣從背面打磨成優雅的弧形流線。值得注意的是機身側面前方的兩個小孔,那是調整功率輸出管偏壓時所使用的調整孔,左右各兩個總計四個。咦?GS150不是有8支功率管嗎?原來每個孔可以連動調整兩支管子。原廠表示,每一支KT150在出廠前都已調好65mA的偏壓,只要看中央錶頭的指針處於綠色範圍內偏壓即為正確。

和GSPre一樣,兩支Audio Research招牌把手被移至機身側面,且面板邊緣同樣從背面打磨成優雅的弧形流線。值得注意的是機身側面前方的兩個小孔,那是調整功率輸出管偏壓時所使用的調整孔,左右各兩個總計四個。咦?GS150不是有8支功率管嗎?原來每個孔可以連動調整兩支管子。原廠表示,每一支KT150在出廠前都已調好65mA的偏壓,只要看中央錶頭的指針處於綠色範圍內偏壓即為正確。

GS150背板最顯眼的就是那兩個散熱風扇,它們可說是真空管的守護者,而且噪音極小、非常安靜。在風扇下方,設有XLR輸入端子一組,輸出部份左右聲道各有8歐姆與4歐姆阻抗負載喇叭端子各一。

GS150背板最顯眼的就是那兩個散熱風扇,它們可說是真空管的守護者,而且噪音極小、非常安靜。在風扇下方,設有XLR輸入端子一組,輸出部份左右聲道各有8歐姆與4歐姆阻抗負載喇叭端子各一。

GS150的箱體佈局分為兩大部分,前方以金屬機箱屏蔽的是電源變壓器、輸出變壓器以及濾波電容等電源系統,後方則有左右對稱排列的八支KT150功率管與四支6H30訊號管。GS150的整體負迴授是14dB,頻率響應是極寬廣的0.5Hz至120kHz,而13V/ms的迴轉率與2.0ms的上升時間,更顯示本機的暫態反應快得驚人,後續實際聆聽也確實感受到在音樂重播上的優點。

GS150的箱體佈局分為兩大部分,前方以金屬機箱屏蔽的是電源變壓器、輸出變壓器以及濾波電容等電源系統,後方則有左右對稱排列的八支KT150功率管與四支6H30訊號管。GS150的整體負迴授是14dB,頻率響應是極寬廣的0.5Hz至120kHz,而13V/ms的迴轉率與2.0ms的上升時間,更顯示本機的暫態反應快得驚人,後續實際聆聽也確實感受到在音樂重播上的優點。

GS150是Audio Research首部使用KT150功率管的後級,該管出自於美國百年名廠、一甲子前就以6550真空管聞名業界的Tung-Sol。為了散熱更佳、更能抑制麥克風效應微振,Tung-Sol將KT150設計成略為拉長的圓蛋頭造型,非常漂亮又獨特,有些音響迷甚至給予它科幻片「異形蛋」的暱稱。相較於Audio Research之前所使用的KT120,KT150的輸出功率更大,光是一對就可達到每聲道300瓦的輸出,而GS150竟然每聲道用上兩對,但僅將其功率輸出設定為155瓦,為的就是更低失真與更充沛無虞的動態餘裕。

GS150是Audio Research首部使用KT150功率管的後級,該管出自於美國百年名廠、一甲子前就以6550真空管聞名業界的Tung-Sol。為了散熱更佳、更能抑制麥克風效應微振,Tung-Sol將KT150設計成略為拉長的圓蛋頭造型,非常漂亮又獨特,有些音響迷甚至給予它科幻片「異形蛋」的暱稱。相較於Audio Research之前所使用的KT120,KT150的輸出功率更大,光是一對就可達到每聲道300瓦的輸出,而GS150竟然每聲道用上兩對,但僅將其功率輸出設定為155瓦,為的就是更低失真與更充沛無虞的動態餘裕。

試聽場地與前後端搭配器材

此次Audio Research G系列前後級於總代理「鈦孚音響」進行,其主聆聽室寬5.3公尺、長10.7公尺、高2.6公尺,地板面積約為18坪,相當寬敞舒適,並且以不少精緻藝術品營造不凡氛圍,在此聆賞音樂堪稱奢華的幸福享受。

此次Audio Research G系列前後級於總代理「鈦孚音響」進行,其主聆聽室寬5.3公尺、長10.7公尺、高2.6公尺,地板面積約為18坪,相當寬敞舒適,並且以不少精緻藝術品營造不凡氛圍,在此聆賞音樂堪稱奢華的幸福享受。

聆聽搭配的主要喇叭是照片裡白色外觀的Dynaudio Contour S 5.4,外側黑色外觀者則是該廠引領Hi-End無線主動式喇叭風潮的Xeo 6。「Coutour系列」在 Dynaudio家族裡排名僅次於旗艦Evidence系列與次旗艦Confidence系列,而且它是除了前旗艦Consequence之外,唯一全系列採用高音在下「倒轉式」單體排列者,整體音樂重播性能相當優異。

聆聽搭配的主要喇叭是照片裡白色外觀的Dynaudio Contour S 5.4,外側黑色外觀者則是該廠引領Hi-End無線主動式喇叭風潮的Xeo 6。「Coutour系列」在 Dynaudio家族裡排名僅次於旗艦Evidence系列與次旗艦Confidence系列,而且它是除了前旗艦Consequence之外,唯一全系列採用高音在下「倒轉式」單體排列者,整體音樂重播性能相當優異。

前端搭配的數位訊源為Audio Research同廠的旗艦CD唱盤Reference 9。

前端搭配的數位訊源為Audio Research同廠的旗艦CD唱盤Reference 9。

150511_arc_g_img_6332s_18

訊號線、電源線及喇叭線等線材,都以同為鈦孚音響代理的荷蘭Siltech為主。

挖掘音樂細節並盡情揮灑的能力驚人

150511_arc_g_img_6332s_19當我到達鈦孚音響時,整套系統正在播放阿淘《細人》的XRCD特別版熱身。各位知道這張CD一開頭有特別炮製的雷雨音效,第一聲雷響就顯現了G系列擴大機比過去更快的速度及暫態,接著前方落到低處的雨聲、左側轟然迴盪移動的雷鳴、以及之後圍繞身邊的蟲鳴、漣漪等音效,G系列擴大機就像是在炫耀其分離度及細節刻畫能力般,輕而易舉地掙脫了音響室牆面的桎梏,彷彿將人帶到戶外般開闊舒暢。

由於這套Audio Research G系列前後級具備寬廣的頻寬、敏捷的反應與渾厚的音色,這使得它們所能對應的音樂類型非常寬廣。拿出由年僅17歲就獲得葛萊美獎「年度歌曲」及「最佳流行歌手」紐西蘭少女Lorde擔任音樂總監的《飢餓遊戲:自由幻夢Part 1》電影原聲帶播放,其內容主要為流行電音走向的曲目類型,倘若音響系統沒有夠堅實凝聚的高頻就容易顯得吵雜,萬一反應速度不夠敏捷就將使得活力欠缺,假如動態起伏不夠靈巧就會讓樂曲的魅力盡失。Audio Research G系列前後級在播放此張專輯時,不僅能以翩然的身形輕巧過關,完全沒有任何上述的缺失,反而讓人分泌隨之起舞的興奮激素。然而,當播放到Lorde為本片打造的主題曲《Yellow Flicker Beat》(學舌鳥之歌)時,低沈、舒緩又充滿能量的歌聲又那麼地動人心弦,G系列擴大機動如脫兔、靜若處子的表現讓人印象深刻。拿來播放大動態的音樂如何?古典音樂、交響曲對G系列而言完全是牛刀小試,絲毫不費吹灰之力就可展現歷歷在目、鉅細靡遺又魄力十足的舞台。拿出過去在鈦孚這間音響室聆聽過的《超人:鋼鐵英雄》原聲帶,G系列擴大機除開展了深度更深、寬度更廣的音場之外,在樂曲幽靜處有更多的音符細節在空氣裡飄盪,而十套爵士鼓同時奮力敲擊時的場面則更為震撼,儘管所搭配的Dynaudio Contour S 5.4僅為該廠中階製品,但藉由Audio Research G系列前後級驅動,這張已十分熟悉的電影原聲帶卻給我恍如全新的聆聽體驗,這套前後級挖掘音樂細節並盡情揮灑的能力確實驚人。

賦予21世紀音樂重播新靈魂的Audio Research G系列

創立於1970年的Audio Research就是將「透明感」帶入Hi-End音響業界的先驅廠商,四十餘年來其擴大機與訊源製品亦持續引領風潮。個人認為這套G系列前後級將是開啟Audio Research新世代、賦予21世紀新音樂靈魂之開端,日後應當有更多G系列衍生機型陸續面市。其實,去年底我在鈦孚音響這間音響室評測Dynaudio Confidence C4 Platinum(鉑金版)喇叭時,前端就曾使用GS150後級驅動過,當時搭配Ayre DX-5訊源與KX¬-R前級也別有韻味、透明感及活生感就相當迷人(完整器評請見這裡)。此次Audio Research全套西裝的組合,相較之下更能將G系列的特色完整釋放出來,簡單地說,G系列這套真空管前後級「全頻段」的透明感更上一層樓,速度感及活生感也比過往的Audio Research更精進,包括高、中、低頻都有明快且乾淨的反應,再加上聲音密度之提昇,因此更能精巧地描繪音樂起伏之表情。正如同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Galileo Galilei開啟「現代觀測天文學」、「現代物理學」及「現代科學」,其貢獻受到愛因斯坦與史蒂芬霍金博士的推崇一般,Audio Research以「Galileo」命名的這套G系列前後級,也將賦予21世紀音樂重播新靈魂,引領Hi-End音響跨入更開闊的新紀元。

創立於1970年的Audio Research就是將「透明感」帶入Hi-End音響業界的先驅廠商,四十餘年來其擴大機與訊源製品亦持續引領風潮。個人認為這套G系列前後級將是開啟Audio Research新世代、賦予21世紀新音樂靈魂之開端,日後應當有更多G系列衍生機型陸續面市。其實,去年底我在鈦孚音響這間音響室評測Dynaudio Confidence C4 Platinum(鉑金版)喇叭時,前端就曾使用GS150後級驅動過,當時搭配Ayre DX-5訊源與KX¬-R前級也別有韻味、透明感及活生感就相當迷人(完整器評請見這裡)。此次Audio Research全套西裝的組合,相較之下更能將G系列的特色完整釋放出來,簡單地說,G系列這套真空管前後級「全頻段」的透明感更上一層樓,速度感及活生感也比過往的Audio Research更精進,包括高、中、低頻都有明快且乾淨的反應,再加上聲音密度之提昇,因此更能精巧地描繪音樂起伏之表情。正如同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Galileo Galilei開啟「現代觀測天文學」、「現代物理學」及「現代科學」,其貢獻受到愛因斯坦與史蒂芬霍金博士的推崇一般,Audio Research以「Galileo」命名的這套G系列前後級,也將賦予21世紀音樂重播新靈魂,引領Hi-End音響跨入更開闊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