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層次、控制力-家登試聽Ayre AX-5 Twenty綜擴

【全文輯錄自「u-audio音響共和國」】

AX5-1

美國Ayre,1993年由Charles Hansen創立,無負迴授、全平衡、潔淨電源是多年來堅持的三大設計理念。去年(2014年)Ayre滿20歲了,這了慶祝成立20週年,特別將最高階 的R系列升級為Twenty版本。現在,Ayre更進一步將中階5系列機種升級,譬如這次到家登音響試聽的AX-5綜擴就是最新發表的Twenty版本。

話 先說在前面,不論從產品外型還是從基本規格比較,實在看不出前代版本和新的Twenty版本有什麼重大差異,比較明顯的是增益值從32dB下降到 26dB,還有重量大約增加1公斤左右,另外在面板右側多了一塊「Twenty」金色銘板。不過總編說他在德國慕尼黑音響展上問了Ayre的原廠人員,得 到的答案是內部元件用料大幅升級,也就是說,Ayre把功夫做在看不見的地方。想想也蠻合理的,因為Ayre向來不是一家經常推陳出新的公司,旗下產品的 生命週期都很長,畢竟已經有非常成熟的電路技術,又有引以為傲的三大設計理念,再加上AX-5綜擴推出也才2年多,實在沒理由大幅度升級改款。

AX5-2

承襲自R系列的高階技術

雖然是隸屬中階等級,但是AX-5 Twenty的機箱設計一點都不馬虎,外觀風格和5系列保持一致,製作精密度卻有R系列的等級,厚實的鋁合金面板搭配手感極佳的旋鈕,整個操作介面相當簡 潔,而且採對稱式配置,左側旋鈕負責訊源切換、右側旋鈕負責音量切換。下方還有兩個打磨得比較亮的銀色按鍵,同樣左右對稱排列,左邊按鍵負責Tape Out切換、右邊按鍵負責開啟靜音或低耗電模式。這個部分需要詳細解釋,左邊按鍵按一下變成綠色燈號代表Tape Out啟動,再按一下變成紅色燈號代表Tape Out關閉;而右邊按鍵要按一下啟動靜音,再按一下就取消靜音,如果長按三秒鐘就會進入低耗電模式,此時螢幕和放大線路都停止工作,只有Tape out輸出與AyreLink連動開關仍持續工作。

內部技術上,AX-5不僅包含無負迴授、全平衡、潔淨電源這三大設計特點,還承襲了R 系列的關鍵技術,譬如Ayre新研發的Double Diamond Output Stage鑽石輸出級,提供更快速的電流輸出能力與更優異的動態表現。另一項承襲自R系列的高階技術是獨家EauiLock電路,以FET來取代交連電 容,目的就是要打造一部真正的DC放大線路,而且免除交連電容產生的相位漂移失真。

要分辨AX-5 Twenty最好的方法就是看面板右側多了一塊「Twenty」金色銘板。

要分辨AX-5 Twenty最好的方法就是看面板右側多了一塊「Twenty」金色銘板。

 

 

 

VGT可變增益音量控制

還有一項是Ayre愛用的VGT(Variable Gain Transimpedance)可變增益音量控制系統,透過級進電阻控制來增益變化,所以不需要傳統的音量衰減器,或是晶片數位音量調整。這個VGT音量 控制共有46級,每一级為1.5分貝,可以做到既精密又非常線性的音量調整。

試聽當天,家登的經理許登添先生準備了同樣是Ayre的CX-7 CD唱盤當做訊源,喇叭使用Dynaudio Contour S3.4落地喇叭,線材則是全套Cardas,只有在主角AX-5 Twenty身上改用Siltech Classic電源線。

AX-5 Twenty的操作介面相當簡潔,而且採對稱式配置,左側旋鈕負責訊源切換、右側旋鈕負責音量切換。下方還有兩個打磨得比較亮的銀色按鍵,同樣左右對稱排列,左邊按鍵負責Tape Out切換、右邊按鍵負責開啟靜音或低耗電模式。

AX-5 Twenty的操作介面相當簡潔,而且採對稱式配置,左側旋鈕負責訊源切換、右側旋鈕負責音量切換。下方還有兩個打磨得比較亮的銀色按鍵,同樣左右對稱排列,左邊按鍵負責Tape Out切換、右邊按鍵負責開啟靜音或低耗電模式。

在正式開始聆聽之前,我先玩了一下AX-5 Twenty的VGT音量控制,發現它的音量增加或衰減都很線性,不會突然變很大聲或變很小聲,即使轉到1仍能隱隱約約聽到聲音,確實相當精準,當您轉到 最大音量46的時候,旁邊會顯示MAX表示到極限了!不過實際聆聽時,我會在30~40之間做調整,想輕鬆聆聽的話,建議調到30就很舒服,如果只想要像 生活背景音樂一樣,降到25左右是很不錯選擇,而且依然保有非常豐富的音樂細節。但如果要認真欣賞音樂的話,我會在35~40之間做調整,當然還是要依據 CD錄製時的音量做微調。

家登準備的訊源是Ayre CX-7 CD唱盤。

家登準備的訊源是Ayre CX-7 CD唱盤。

無法掩飾的細膩質地

坦白說,剛開始試聽的時候,我覺得整套系統的聲音聽起來有點緊繃。一問才知道,原 來AX-5 Twenty是昨天新到貨的,就連Contour S3.4喇叭也是才剛開箱的新喇叭,沒辦法,只好先給系統一些時間Run in。除此之外,低頻有些混濁的感覺,我先從喇叭擺位下手,先嘗試把原先已經稍微Toe in的喇叭再往內Toe in更多,接著試聽了幾首曲子發現低頻量感增加不少,但似乎更混濁了一些。於是乾脆不要Toe in了,也就是把左右聲道喇叭平行擺放、正面朝前,果然整個音場、細節還有低頻都變乾淨許多,頗有撥雲見日的爽朗感受!

AX5-6新開箱的AX-5 Twenty雖然尚未「熟成」,聲音本質卻無法輕易被掩蓋。稍微Run in了一段時間之後,首先聽梅葉優娃的「Chopin: 21 Nocturnes蕭邦21首夜曲」,鋼琴家指尖下的琴鍵顆粒分明,而且密度厚實有肉,高音延伸充滿了光澤感,指尖敲擊的鍵觸質感清晰細膩,曲子結尾時淡 淡的音符延伸微弱卻很清楚,AX-5 Twenty將錄音中的細膩之處掌握得很好,就連錄音中的背景雜訊完全沒有放過。改聽慕特的弦樂演奏,播放「莫札特:小提琴奏鳴曲集」,小提琴的弓弦摩擦 質感厚重有力、能量感豐沛。慕特的小提琴形體錄得比較大,但是清楚凝聚在中央位置,弦樂群在後方展開成一片,齊奏時場面開闊、下盤沉穩,豐富的音樂層次 感,聽起來飽滿又有水份。

 

Dynaudio Contour S3.4LE落地喇叭。

Dynaudio Contour S3.4LE落地喇叭。

優秀的低頻控制力

AX5-8連播了2個多小時,似乎有漸入佳境的感覺了,換上「Friday Night in San Francisco」,這是由Paco De Lucia、John McLaughlin和Al Di Meola這三位默契絕佳的吉他手在舊金山現場演奏的發燒錄音專輯,AX-5 Twenty對小音量時的細節處理很有一套。曲目剛開始,樂手用腳輕輕點出節拍,同時嘴裡數數的細微聲音都清楚重播毫不含糊。不僅如此,左右聲道的分離度 很高,三把吉他的定位清楚鮮明,一連串炫技般的華麗技巧,AX-5 Twenty展現出優秀的控制能力,把Contour S3.4抓得牢牢的,聲音聽起來乾淨快速,絲毫不拖泥帶水,彈到激昂時候,撥奏鋼弦的強猛力道絲毫不減,這時候擴大機的音量以經拉到40了,聽起來很大 聲,可是一點都不覺得吵,反而覺得音樂飽滿流暢,速度感很棒,越聽越帶勁!

AX59

AX-5 Tewnty的低頻控制能力相當夠水準,譬如Marcus Miller的「Free」專輯中的第1軌「Blast」,這位貝斯高手所彈奏的低頻輪廓清楚不含糊而且密度很棒。同樣這首曲子在最初的時候就已經試聽過 一次,現在重新聽一次顯得輕鬆Q彈許多,音樂性自然更好。另一張專輯是The Stockfisch的「DMM-CD/SACD Vol.1」發燒測試片,第1軌是Chris Jones的「No Sanctuary Here」,這首曲子不僅聽低頻表現,人聲也是重點。在AX-5 Tewnty這套系統上,飽滿的低頻往四周擴展開來,Chris Jones的歌聲卻清楚地凝聚在中軸線位置上,帶有厚度又不會太誇張的凸出。第2軌Steve Strauss的「Closer」也是我常聽的曲目,在AX-5 Twenty上聆聽伴奏的沙鈴質地特別密實,而且那種一粒一粒的存在感特別明顯,不斷引領著音樂節奏,Steve Strauss的歌聲一樣清楚凝聚在中央,不過音像錄得比較大一些,細微的差異照樣清楚的詮釋出來。

別說了,來享受音樂吧!

AX5-10好了,聽得夠多了(其實還有很多聽完沒寫出來)!正當我準備要收工走人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帶來的張莎拉「布魯赫、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專輯還沒聽過,沒想到放了這一張唱片又捨不得走了!

「布 魯赫小提琴協奏曲」剛開頭的小提琴拉奏立刻鉤住了我的耳朵!不僅弓弦摩擦的質地密實清晰,還有紮實的能量與穿透力,樂團齊奏的氣勢更是輕鬆展開毫無壓力, 張莎拉的小提琴時而優雅婉轉時而熱情奔放,音樂表情豐富自然不造做。就這樣站在前面,樂團在後面襯托著她,齊奏時的能量一波接著一波越來越強大,弦樂群一 整片展開的規模感比先前聽到的更龐大,經過了一整個下午的醞釀,AX-5 Twenty終於火力全開了!

聽完了布魯赫又忍不住繼續聽「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光是第一樂章就有22分鐘之多,但是既然音樂好聽了,也就不在乎器材、不在乎喇叭,不小心也把在聆聽室外面等候的許經理暫時忘了,就這樣享受著音樂的高低起伏,一路聽到結束。

AX5-11 AX5-12

器材規格

Ayre AX-5 Twenty器材規格
型式:綜合擴大機
輸出功率:125瓦×2(8歐姆)、250瓦×(4歐姆)
輸入阻抗:1M歐姆(非平衡)、2M歐姆(平衡)
增益:26dB
頻率響應:DC~250kHz
尺寸:44×48×12cm(W×D×H)
重量:22kg